王志偉 項一寧 李偉人 劉 莉 顏小玲
多發性基底細胞癌合并基底鱗狀細胞癌一例
王志偉1項一寧2李偉人2劉 莉1顏小玲1
臨床資料患者,女,44歲,苗族。因頭面部多發結節、斑塊、紅斑、丘疹7年于2013年9月入院。7年前發現右顳枕部有一約“紅棗”大結節,于當地醫院行“病灶切除術”。術后2年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現結節,漸增大至雞蛋大,破潰、結痂。近7年頭面部多處陸續出現散在分布的結節、斑塊、紅斑、丘疹,伴瘙癢,漸增大,部分破潰?;颊呒韧鶑氖率覂燃揖邍娖峁ぷ?年,無防護,常有油漆濺于頭面部。家族中無遺傳病史及類似疾病患者。體格檢查:各系統檢查無異常,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頭面部見大小不一的粉紅色、黑色、黑褐色結節、斑塊、紅斑、丘疹(圖1a~d)。右顳枕部(圖1a)粉紅色結節約6.0 cm×5.0 cm,破潰、結痂。右耳廓(圖1a)黑色斑塊約5.5 cm×4.0 cm,破潰、結痂,觸痛明顯。右額顳部(圖1a)黑褐色結節約3.0 cm×2.0 cm,表面結痂。輔助檢查:血常規、生化及胸部X線檢查未見異常,頭顱CT檢查未見骨質破壞。多處皮損組織病理檢查證實:右顳枕部為基底鱗狀細胞癌(圖2a、b),右耳廓、右額顳部、右眶外側、右枕部、左枕部、左顳部、左耳廓、左額頂部、顱頂部均為基底細胞癌(圖2c、d、e、f)。診斷:頭面部多發性基底細胞癌合并基底鱗狀細胞癌。擬采取手術治療+術后放療。因經濟原因,患者未完成治療。

圖1 a、b、c、d頭面部見散在分布的結節、斑塊、紅斑、丘疹,部分破潰、結痂(紅色箭頭所指為基底鱗狀細胞癌,黑色箭頭所指為基底細胞癌)
討論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好發于暴露部位(頭面、頸和上肢),惡性程度低,極少發生轉移,轉移率約0.1%。主要發生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但應重視中青年人群BCC的診治。臨床上一般以單發多見,多發相對少見。多發性基底細胞癌的治療,多采用外科手術切除,但是如果皮損較多,可選用放射治療[1]。
基底鱗狀細胞癌是指基底細胞癌中有鱗狀細胞癌的成分,臨床表現類似基底細胞癌,但生物學行為表現更像鱗癌[2]。臨床上較為少見,大多數(95.6%)發生在頭頸部,腫瘤復發率達47.8%。手術切除+術后長期隨訪十分重要[3]。為降低遠期死亡率,必要時行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的聯合應用[4]。
該患者為中年女性,發病前從事室內家具噴漆工作5年,常有油漆濺于頭面部。無放射線照射史及外傷史,家族中也無遺傳病史及類似疾病患者。頭面部皮損散在分布,其發病原因可能與長期接觸油漆中的有害物質有關。
該患者病程長達7年,位于發際內的皮損隱蔽,容易忽視。皮損多發、表現多樣,有色素,部分破潰,診斷和鑒別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報道在418例中國BCC患者中,11例為多發,僅占2.6%[5]。在494例中國BCC患者中,每例患者的腫瘤個數為1~5個,但只有1例患者的腫瘤個數為5個[6]。該患者頭面部皮損多達10處以上,11處組織病理檢查中,10處符合BCC診斷,非常少見。同時又合并基底鱗狀細胞癌,較為罕見。

a、b:右顳枕部基底鱗狀細胞癌部分區域周邊呈柵欄狀排列,部分區域可見角化珠(HE,a×40;b×200);c:右額顳部基底細胞癌腫瘤細胞巢呈網狀結構,周邊呈柵欄狀排列(HE,×100);d、2e右耳廓基底細胞癌腫瘤與表皮相連,腫瘤細胞巢呈網狀結構(HE:d×40;e×100);f:左耳廓基底細胞癌腫瘤細胞巢周邊呈柵欄狀排列(HE,×200)
圖2 組織病理像
BCC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分為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7]。手術療法是首選的治療手段,包括常規手術切除和Mohs顯微外科手術切除,較大的缺損可以通過組織移植進行創面修復,包括直接縫合、游離植皮和局部皮瓣。非手術療法包括光動力學療法、放射治療、局部化療、免疫調節劑治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光動力學療法、局部化療、免疫調節劑治療一般對淺表型BCC有療效。放射治療可單獨應用治療BCC。Montgomery等[8]報道,應用螺旋斷層放療成功治療l例多發性、巨大皮損的晚期BCC患者。也可作為手術輔助治療,以減少術后復發。對多發性皮損可采用手術聯合放療或光動力療法等綜合治療。但應加強術后定期隨訪。
[1] 顧黎雄,吳曉琰.基底細胞癌的治療[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40(5):342-344.
[2] 李永平,葉慶佾,郝飛,等.基底鱗狀細胞癌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11):696.
[3] 陳方如,劉喜福,于立紅,等.皮膚基底鱗狀細胞癌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21(1):59.
[4] 甘吉洪.著色性干皮病合并基底鱗狀細胞癌一例[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33(2):70-71.
[5] 陳自學,周美杉,涂平,等.418例基底細胞癌病例臨床病理特點回顧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6(2):195-199.
[6] 劉梅,朱紅,尹新江,等.皮膚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856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12):1099-1101.
[7] 顧黎雄,吳曉琰.基底細胞癌的治療[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40(5):342-344.
[8] Montgomery L, Macpherson M, Gerig L, et al.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multiple basal cell carcinoma lesions[J]. Bri J Radiol,2008,81(972):290-292.
1貴州醫科大學,貴州貴陽,5500042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貴陽,550004
李偉人,E-mail:gz_lwr@163.com
(收稿:2017-09-26 修回: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