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 1畝秸稈賣160元

今年的深秋,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廣袤的農田上再也見不到秸稈焚燒騰起的濃煙,一車車玉米秸稈被源源不斷送到愛放牧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原料加工倉庫。送秸稈的農民包田喜說:“家里的牲畜吃不了這么多秸稈,從前,這些秸稈只能是留在田里燒掉,很讓人頭疼,根本沒想到,一畝地的秸稈在這里還能賣160塊錢!”
現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個萬噸級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落地興安盟,項目一期投產后年可處理3萬噸秸稈,年生產5萬噸炭基肥。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生產炭基緩釋復合肥9萬噸,能徹底實現全盟范圍內秸稈綜合循環利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超2億元,利稅超過5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60多個。
據項目技術人員介紹,傳統的化肥不可避免地存在釋放速度不均勻、隨水土流失、肥效不高的缺陷,而炭基肥基于炭的吸附功能達到緩釋肥效的目的,彌補了這些缺陷。據測算,已經在興安盟投入使用的炭基肥,氮肥投入減少15%以上,利用率提高25%以上,還可增產15%,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20%以上。生物質炭基復合肥應用于蔬菜,還可以大幅度減少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提高VC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這種肥料有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化肥中有機無機復合肥不到15%的生產狀況。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