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和佑養老集團供稿
《讓我做您的兒女吧》讀后感
? 上海和佑養老集團供稿

當我看到《福利中國》報道的《讓我做您的兒女吧》這篇文章,很認真地拜讀完。一是感覺作者寫的真是太好了;二是感覺我們的護理員太棒了,看到《福利中國》對和佑護理員的深度報道,作為參與全程采訪的管理者,采訪過程中,我們多次備受感染,感動得淚流滿面。作為一名和佑養老集團的管理者,我為和佑有這樣優秀的護理員感到自豪,感謝她們為老人提供的專業的服務和溫暖的關懷。感謝《福利中國》記者作為和佑的見證人走進了護理員的內心世界;見證了一個女人在工作崗位上找到了職業成就感和家庭地位的提升。
王芳是我們的同事,但是由于上海和佑養老集團有不同園區,集團員工500多人,很難每個人都認識,我們因工作關系,有并列又有交集。回憶起第一次認識王芳,是在全國養老護理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上,我負責帶隊,盡管是同事關系,但是近距離的相處我們還是第一次。因為參加競賽,護理員們都在加緊備賽,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護理員工作之外更多的故事,此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3天的相處中,我全程觀摩了護理技能的展示,也正是在觀摩的現場,讓我對王芳的印象再次加深。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的拼勁,讓我作為一名帶隊人無比的感動,其實比賽結果一定程度上是對平時護理工作的一個展現,盡管我們無法左右比賽結果好壞,但是在經歷比賽的幾天我們心潮激蕩。
感謝人力資源部給我們招聘到那么好的同事,休息期間,當其他機構的隊友問王芳您是哪個機構的代表時,王芳自豪地說“我是和佑尊長園的”,當其他機構的護理員聽到是和佑尊長園的,眼光中都充滿羨慕地看著她。
這是和佑尊長園給的力量,這是和佑尊長園給的平臺,這是家屬和社會給予我們服務的肯定,這是同行對我們的褒獎和贊譽,所以能看到護理員們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王芳這樣說:“我做護理員感覺很自豪。”盡管在同學聚會的時候有人問她在做什么工作,王芳說她在和佑尊長園干護理工作,同學們有些用異樣的眼光驚訝地看著她,但這絲毫不影響王芳干養老護理員的熱情,她一干就是7年,在這7年里王芳收獲了同事的贊許、公司的認可、價值的肯定。
在采訪現場,我看到王芳和李花瑩、蘇會玲臺前幕后的故事,讓我感受到和佑企業文化的內涵。作為一線的護理工作者,她們每天洋溢著笑容的背后是用愛心和專業作支撐,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在養老行業這條道路上演繹不同的故事,如果您在現場,您也會被感染得流淚,這個淚水是五味雜陳的,摻雜感動的、自豪的,這些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閃光點。像這樣的護理員我們還有很多,或許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很多感人的故事似乎司空見慣了。護理員的工作是繁雜的,也是看似平常的,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覺到在整個大的系統中平凡而偉大的一線工作者24小時在兢兢業業守護著每位長者,得到我們家屬的點贊和社會對我們工作的認同!
感謝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的關心和指導,作為會員單位,我們感到無比榮耀;感謝《福利中國》編輯部對和佑的深度報道和宣傳,你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們備受鼓舞。希望以后看到《福利中國》宣傳更多養老服務戰線的感人事跡。祝《福利中國》雜志越辦越好!
中國社會老齡化迅速到來,而中國養老行業的發展卻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大批合格護理員來照顧越來越多逐漸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要想照顧好老年人,除了技能,愛心責任心是第一位的。有了愛心責任心很多問題會第一時間扼殺在搖籃里;比如壓瘡,你第一時間發現了發生壓瘡的苗頭,很快采取措施就杜絕了,但如果對其疏于照顧管理,也許等你發現的時候都已經發生潰爛壞死,老人只有忍受痛苦了。
精神激勵法對一部分人的確很有效,但這一部分人本來就不需要精神激勵也能把照顧老人的工作做好。
有付出有回報,才是根本長久的激勵機制。社會經濟分配上多傾向于這些需要努力付出而又能使每個人都受益的工種,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平。
在這篇文章里講述了3位護理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每位護理員的辛苦和奉獻,每位護理員都把這里的長者當作自己的父母那樣照顧得無微不至,讓每位長者生活幸福、天天開心。



其實,護理工作不僅僅是要細心、耐心,更重要的是有愛心,面對不同性格的長者,護理員也每天在提高自己的技能,以最快的方法融入長者的世界,讓他們沒有孤獨感!
在和佑,護理員最辛苦,他們也是最可愛最美的!讓我們來一起祝愿他們每天開心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