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飛航
"愛心奶奶"8年接養(yǎng)10名福利院兒童
? 王飛航

3月初,在山西省臨猗縣黃河岸邊一個農(nóng)家小院里,70歲的趙改變老人正抱著5歲的月月學(xué)說話,她重復(fù)了好幾遍,孩子仍咿咿呀呀得說不清楚,但她并不急煩,言語里充滿了溫柔和慈愛。在旁邊的椅子上,18歲的腦癱兒辰辰安靜地坐著玩耍,患小兒麻痹癥的蘭蘭站在奶奶身旁逗弟弟學(xué)說話。這是趙改變目前接的3個來自福利院的孤殘兒童,8年多來,趙改變先后接養(yǎng)過10名孤殘兒童。
今年70歲的趙改變,是臨猗縣角杯鄉(xiāng)張吳村人,有三兒一女,都在臨猗縣城工作。老伴去世后,她一個人在村里生活。2009年,運城市福利院在村里成立了孤殘兒童寄養(yǎng)站,她最先從站里接了一個孩子回家收養(yǎng)。
從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趙改變照顧這些孩子無微不至,夜里起身四五次是常有的事。雖然辛苦,但她無怨無悔。“她待這些孩子親,比她自己的孫子還親。”一位鄰居說,經(jīng)常見趙改變帶著這些孩子出來玩兒。
從六七個月大的嬰兒,到十幾歲的少年,趙改變照顧過10名孩子,時間短的在家里生活半年,時間長的則生活了8年。離開的孩子,一般都被愛心家庭收留、撫養(yǎng)。
“孩子送走時心里特別難受,好多天回不過神來,不舍得啊。”趙改變拿出相冊,指著孩子們的照片,聲音哽咽,眼淚忍不住流下來。
吃過早飯后,趙改變抱著最小的月月,和蘭蘭、辰辰一起看電視。這些孩子身體都有殘疾,最小的月月身邊不能離人。為了照顧這些孩子,她哪兒都不能去。
今年18歲的蘭蘭,是一名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的棄兒,一直在福利院生活,10歲時被趙改變接到家里。為培養(yǎng)蘭蘭的生活自理能力,趙改變刻意去教她做一些事情,比如為爐子加煤球、照顧月月、幫助不能自如走路的辰辰活動身體等,甚至還讓蘭蘭管理家里的錢財。趙改變說:“蘭蘭心細(xì),也不亂花錢,錢包放哪里我也不管,全由著她,我用錢時再找她要”。
8年多來,在趙改變的精心養(yǎng)育下,蘭蘭從吃飯需要人喂的兒童,成長為一名能自理、懂事的大姑娘。看到房間里的爐子火小了,蘭蘭夾起一個煤球放進爐子里,趙改變和蘭蘭約好,蘭蘭負(fù)責(zé)爐子,她負(fù)責(zé)燒水做飯,等過一段時間,再教蘭蘭做飯。




長大的蘭蘭也愛美,早上梳完頭發(fā),她讓奶奶給自己的小辮綁上了紅頭飾。蘭蘭說:“奶奶對我好,我長大了也對奶奶好。以后我如果要嫁人,也只嫁那個愿意照顧奶奶的人,否則我就不嫁。”
聽蘭蘭這樣說,正抱著月月的趙改變悄悄抹去溢出眼角的淚。趙改變說:“就是再累也會把孩子們撫養(yǎng)長大。身體好一天我就好好照顧他們一天。”
趙改變剛開始收養(yǎng)孩子時,兒女們都不愿意,他們覺得照顧孩子太累人,何況是身體有殘疾的孩子,認(rèn)為她沒必要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將孩子抱回家一段時間后,看著病殘的孩子在自己家中一天天好起來,兒女們也都開始支持她,每次回來看她時都會為這些孩子們帶些衣服和好吃的。
運城市社會福利院副院長劉月丹說,像這樣回歸家庭寄養(yǎng)的孩子,因為大多患病或殘疾,基本沒有生活能力,有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所以不少家庭堅持不下來,又把孩子送回福利院,但趙改變卻將孩子們照顧得這么好。
“愛心奶奶”趙改變的故事在網(wǎng)上傳開后,網(wǎng)友們紛紛點贊。稱贊:“可敬可愛的奶奶,詮釋人間大愛!好人一生平安!”“敬重生命、關(guān)愛弱勢,在一個普通老人身上展現(xiàn)人性的光輝!她是最可愛的人!”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