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齊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中學 215000)
初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反思
——“生命觀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羅齊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中學 215000)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大板塊.本文總結了初中生物教學中體現“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的內容,并聯系教學實踐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中滲透“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
核心素養;生命觀念;初中生物
“核心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教育部文件﹝2014﹞4號,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當前,核心素養是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因為:只有找到人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才能解決好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即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無限增長的知識的矛盾;只有找到對學生終身發展優異的DNA,才能在給學生打下堅實知識技能基礎的同時,有為未來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在這樣的形勢下,教師要吃透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內容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生物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生物學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學習生物學內化的帶有生物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生物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主要方面,它們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有機統一體,見下表.

學生通過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形成生命觀念,在此基礎上最終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一定的責任感又會驅動科學探究、理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強化生命觀點,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其中生命觀念是生物學科重要核心素養之一,其內涵豐富,一方面是指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自覺認識,包括生存意識、安全意識和死亡意識等;另一方面還包括個人對人類其他個體,對生物圈中其他生命的認識和尊重等.筆者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學中發現“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在的整個生物教學中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深入探討.
1.生命的起源
蘇科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物的進化”的學習,認識到“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現在卻是生機勃勃,生存著大約870萬種生物.”那么這870萬種生物是怎樣發展形成的呢?科學家推測,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非常簡單.在原始地球環境下,無機物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構成蛋白質的簡單有機物,這些簡單有機物在原始海洋中積累形成復雜有機物,這些復雜有機物進一步聚集形成更復雜的多分子體系,經過逐漸進化,演化成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體.盡管這一過程還只是科學家的推測,但在歷史的篇章中也是有一定證據的,例如化石、形態解剖學、胚胎學等.毫無疑問的是——生命是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演變而來的,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2.你的生命來之不易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億”里挑一的偶然事件,都是宇宙的奇跡.在學習“人的生殖和發育”后,你會覺得這一點都不夸張.在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相遇前,上億個精子競爭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最強大、最優秀、最有活力的精子突破重重障礙,和母親的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這才是你生命的起點,接下來,受精卵要正常分裂、分化,形成胚泡移動到子宮,并在子宮內膜上著床.這時,父母知道了你的存在,為了你的安全和健康盡可能地排除一切影響你發育的因素,同時,也需要你自己足夠的堅強,才避免了在發育過程中的可能因各種因素導致的畸形、死亡等.不足十斤的你呱呱墜地后,也許所生存的環境中會出現更多的威脅和挑戰,你能長大成人,一方面是父母的呵護,另一方面是你具有足夠強大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此看來,每個生命都是勝利的奇跡,都值得去尊重和珍愛.
3.它們的生命也不乏精彩
學習了“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后,我們了解到種子植物的種子中有一重要結構——胚,即一個新的生命.它的形成需要植株生長到一定的階段,經過開花、傳粉和受精.在傳粉過程中,或是借助外力,如風、水等,或是植株自身使出渾身解數,如艷麗的花冠、難以抗拒的味道、甘甜的花蜜,這些結構無一不是為了吸引昆蟲等生物來為其傳粉.受精以后,子房汲取了大量的植物自身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變成一個個碩大的果實,子房里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的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新的生命誕生了.在這之后,大多種子還要度過漫長的休眠期,這個時期可能會成為天敵的美食,也可能會長眠于某處不得萌發,這樣看來,即便是形成了新生命,但是否能發育成長還未得而知.因此,我們還能隨意踐踏那些克服重重障礙成長起來的綠色生命嗎?
在“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中,鳥類孵卵條件的苛刻、育雛的辛勞,兩棲類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對水的依賴、變態發育的復雜過程,昆蟲的蛻皮發育……不同生物的誕生和發育都有著各自的艱辛和外力的影響,因此,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著自己的精彩!
1.飲食健康
民以食為天,在“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一章,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如何選擇食品,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需要什么營養物質才能健康成長,并更好更快地適應學習.另外,通過兩個探究實驗——“探究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結構特點”、“探究暴食暴飲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好地讓學生自己理解了為什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除了注重自身合理膳食外,還要注意因食品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也會危害到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生活健康
(1)人類對疾病的抵御.
首先,“模擬探究皮膚是一道保護屏障” 探究實驗的開展,讓學生認識到人體皮膚對自身的保護作用,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一旦皮膚受損及時進行消毒等處理,這些對我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其次,從“牛痘給我們的啟示”認識到正常的免疫功能對人體而言意義重大,重點學習人體的特異性免疫,聯系學生自出生后的預防接種情況,了解我國計劃免疫的實施狀況及意義.
最后,通過對“傳染病的預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傳染病的發生必須同時具備三個環節,也正是基于這一點學生掌握了預防傳染病的關鍵.由于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實用性強,因此,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效果較好.從“控制傳染源”中學生認識到傳染源所感染的病原體就是引發傳染病,的罪魁禍首,它們種類多,個體小,無處不在,重點介紹了病毒這類較為特殊的病原體,與很多傳染病都相關.病原體可恨,甚至可怕,但不是所有的病原體都能夠引發疾病,大多在空氣中就消亡,有的侵入人體或動物體后被免疫細胞抵制住,這得看個體免疫防線的能力了.當然,人類也在努力開發利用病原體的有利一面,例如制成疫苗、生物防治等.在“切斷傳播途徑”教學中,一個簡單的握手游戲——“模擬傳染病的傳播”活動,學生認識到了勤洗手等注重個人衛生行為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傳染病傳播方式因病而異,重點介紹了艾滋病,對于社會上的 “談艾色變”現象就是過度恐慌造成的,一般的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等都不會感染艾滋病.對于“保護易感人群”,則著重于加強體育鍛煉和配合計劃免疫兩個方面的教育.
(2)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
首先,從良好的生活方式來看,引導學生從“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堅持鍛煉,講究衛生;科學用腦,合理作息”做起,為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引導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可以聽音樂散步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可以選擇適當方式宣泄煩惱,可以向老師朋友親人傾訴,可以換位思考……再次,從安全教育的內容來看,學習急救知識、了解簡單的用藥安全知識、學習識別毒品、拒絕毒品和煙酒的誘惑.
生命觀念這一生物核心素養的核心概念在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落地的內容和途徑還有很多,只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發掘、去反思,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且做且思.
[1]吳成軍.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高考命題研究[J].中國考試,2016(10):25-31.
[2]孫寶秘.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融入公共安全教育.生物學教學,2017(1):15-16.
2017-07-01
羅齊芳(1977.4-),女,江蘇蘇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和研究工作.
G632
A
1008-0333(2017)32-0097-02
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