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實事求是地講,2017年最好的國產電影,肯定不是《戰狼2》;但2017年最“現象級”、最“過火”、最“大賣”的電影,肯定是《戰狼2》。
故事很簡單:特種兵冷鋒遭遇重大“滑鐵盧”——情人生死未卜,自己因故被“開除軍籍”,本來準備展開一場尋愛、報仇的行動,卻突然卷入非洲國家的叛亂,不由進退猶疑。因為國家之間政治立場的關系,中國軍隊無法在非洲實行武裝行動撤離華僑。而本可安全離開的冷鋒,因為無法忘記曾經作為軍人的使命,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淪陷區,孤身一人帶領身陷混戰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展開生死逃亡。隨著斗爭的持續,冷鋒體內的狼性逐漸復蘇,戰神終于歸來。
主線很鮮明:從表面看,《戰狼2》的“大殺四方”常被視為好萊塢商業片程式加民族主義情緒勃興的產物,但這未免將成功想得太簡單了。類似的嘗試中,《戰狼2》絕非頭一家,卻偏偏一騎絕塵,讓所有陪跑的小伙伴望塵莫及。需要指出,就在兩年前,《戰狼1》調制的“好萊塢+愛國情”的“雞尾酒”,盡管反響不錯、喝醉一批,也沒有醞釀成如2017年這般炸裂的社會文化現象。可見,在逆全球化時代,《戰狼2》以民族情懷為“皮”,試圖建立中國特色的自由精神與道德理念,從而提供超越西方模板的中國想象和民族認同,方為其核心力量。

正因故事簡單卻主線鮮明,《戰狼2》才突出重圍,不僅票房“嚇煞人”破紀錄,而且口碑于上映初始階段扶搖直上——但凡有人在網上噴了幾句,立時會被群起而攻之、“就地正法”。在電影院的親身體驗最直觀:不同于以二三線城市主流院線作為大票倉的一般熱門影片,哪怕是在一線城市的小眾藝術院線,工作日深夜場,《戰狼2》的放映廳依舊全場爆滿。在這樣一部主旋律意味濃厚的電影里,人們竟會隨著劇情發展,投入地喝彩或者唏噓。放映結束,觀眾不舍離去,愿意把掌聲獻給“揚眉吐氣”的酣暢淋漓。此外,開場前、散場后席間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透露出不少“戰狼粉”已經是二刷、三刷甚至四刷了。
業內評論認為,在國族復興、天下歸心的時代背景下,《戰狼2》書寫的全新中國想象,不單是面向國內的,同樣是面向國際的。其強調的是維護世界范圍的自由經貿秩序,建立中國特色的道德規范,輸出中國的文化自信。“戰狼”不是一匹沒有瑕疵的狼,也有可以進一步琢磨、反思的地方,但敘事的全新創造,對內完成群體認識上的“大一統”,對外完成中國形象的多角度塑形,理性與血性交織,在特定的時段,催化巨大的感召。
憑借此片,吳京也成了人生贏家。他身上確實有股子擰勁兒:誰說市場全面“淪亡”,只買小鮮肉的賬?我不認輸,我就要拍一部純爺們、有擔當的片子!
他的堅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