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是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對他們今后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民辦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效率跟不上學校發展的節奏,實效性和針對性亟需加強。本文試從民辦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存在問題入手,借助精細化管理理念,探討民辦高校開展學生事務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 學生事務 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11-02
精細化管理是指運用程序化、標準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級組織和單元精確、高效、協調持續運行的一種管理方式。簡單說,就是要我們在組織中將復雜的工作簡單化、簡單的工作規范化、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化、程序化的工作標準化。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精細化是指高校輔導員應該從思想上強化學生事務工作管理的精細化理念,并從學生事務工作管理的運行機制、制度、程序及各個系統方面貫徹執行精細化管理手段,從而促進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科學化,個性化。
1.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學生事務工作包括為學生提供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等系統工程,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和穩定性,再加上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個性化和多元化更顯突出,給學生事務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正確地借鑒精細化管理理念、手段,運用到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中,是迫在眉睫的。
1.1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管理順利地展開
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中提到:要進行良好的功課教育就需要善于抓住管理。因此,民辦高校需適應新時期學生主體的變化為目標,用科學、創新的手段來做好學生事務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特別是對于普遍只重視招生和就業的民辦高校來說,在突出教育職業性同時,要以人本性、規范性、引領性和持續性為工作理念,實現學生事務工作的全面開展,達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目標。因此,精細化管理民辦高校的學生事務工作,已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手段被提上議程。精細化管理以人為核心,注重人文情懷,以專業化、系統性的手段,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以個性化的科學方法進行管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心照顧到每個學生,促進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持續有序地開展。
1.2精細化管理能滿足民辦高校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精細化管理主要強調是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通過把工作細化,做到位,提高工作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在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中,精細化管理需要學生事務工作者從小事做起,對學生事務工作的各個方面或單個方面的每一個階段細節都要精益求精,確保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向社會輸送人才。同時民辦高校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比較強,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比較薄弱,在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推行精細化管理手段,有利于大學生養成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放眼全局,提升整體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
1.3精細化管理有利于轉變學生事務管理者的觀念,防范于未然
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者對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內涵認識不深刻,只片面地追求辦學的就業導向,忽視學生的發展期待,只重視生源與學生生活服務,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關注點出現偏差。而精細化管理則要求扎實做事,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從細微處做起,也要關注持續發展與改善。用精細化管理思想武裝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管理者,將會改變以前粗放式、低水平的管理方法,深入到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中去,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波動,把不良現象扼殺在搖籃中,避免危機情況發生。
2.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存在問題
2.1行政管理邊界不清
高校學生事務行政管理邊界不清是指在高校中,學生事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各個部門,這樣會造成政出多門、相互推諉、資源浪費、效益低下的弊端。特別是在院系層面上,學生工作指揮鏈不清,一方面要接受院系,另一方面要接受學生工作部、團委、教務出、后勤處等多個部門的指導。對于以學術為權力主導的院系工作,無法給學生事務工作充分支持,甚至學生事務工作往往被游離于重心之外,或者不夠重視。民辦高校更多注重的是校企合作的學生實踐活動,加之辦學時間短,文化底蘊淺,學生事務工作的機制不完善,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雖然也試圖努力規劃專業化的職能部門,但因對學生事務管理研究不夠深入,對學生事務發展預測不足,呈現了一些事務性工作多個部門參與,有些事務性工作卻“無人問津”的局面,產生了“管理真空”,使學生事務工作陷入被動、尷尬局面中。比如,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引進企業在學校召開招聘會或發布招聘信息,至于學生有沒有去參加沒人知道,更談不上招聘前幫助學生做就業引導,就算有的學生去了,也是簡單地拿一兩張招聘簡歷,沒有做好面試的準備。那么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到底誰去具體實施呢?明明有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也有就業指導課的老師,更有專業輔導員,但學生根本不知道就業準備要找誰請教,更不知學校那扇大門是可以直接登錄咨詢的。
2.2方式方法簡單粗暴
由于民辦高校大多學生事務工作的重點是滿足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要,對于學生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培養存在認識上的片面性,常規教育管理更是局限于解決眼前問題以應急,以維護學生的安全和學校穩定為目標。管理方法也是千篇一律,看管、壓制、安撫和說教為主,不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管理工作也是以經驗式、問題式、事后處理等管理方式為主要特征。
首先,雖然民辦高校往往停留于形式上,疲于對學生日常管理事務工作的檢查。從主觀上講,民辦高校單純重視學生的生源和生活服務。比如在走進大學生宿舍方面上,管理者為了追求面子問題,更多注重的是輔導員每天進學生宿舍去檢查衛生情況,甚至有的民辦高校以學生宿舍情況作為輔導員工作的績效考核。在此情勢下,輔導員工作者被逼無奈,無法以打動學生情感、喚醒學生提高自身意識為前提,往往采用強制、壓制的手段,對于90后熱血沸騰的年青大學生來說,此粗糙的管理方式是會引起逆反心情。其次,溝通形式過于簡單,溝通渠道容易受阻。雖然民辦高校的事務工作也貼近大學生生活,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但學生工作管理者真正能與學生溝通的范圍較小,無非優秀生和后進生,大多數學生想與之溝通的機會很少。第三,工作效率低下,系統技術落后。由于學生事務工作本身工作內容和體系龐雜,學生事務工作者天天忙于鎖事,無法靜心地學習與思考,更無力研究學生事務工作的規律,也談不上用系統性,連續性的方法服務學生。endprint
2.3以主觀臆斷替代過程評估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陶行知說過,教育是教化人。教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民辦高校在當前的學習工作中,往往簡單地以學生不犯政治錯誤,學生不違法亂紀作為衡量標準。而量化評定則過于集中在行政事務的表面,而不是體現在教育和影響學生思想的深層。很多學生事務工作者在學生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學生事務工作者往往處于完成任務的目的,缺乏定量化管理,對學生思想動態不深入、不了解,對學生生活的真實情況簡單了解,使之在校學生的“好”與“壞”,全憑一些表面印象曲主觀臆斷,忽視學生個性的需求。比如在評優評先、組織發展和就業推薦等方面上,很多管理者不以學生的真實水平來評,或者同等實力的學生,存在更多是教師的情感因素,造成獎懲不明,拉不開檔次等現象,無法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更談不上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有的管理者是采取高壓手段,容易消減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大大影響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管理的精細化進程。
2.4隊伍專業化進程偏緩
高校學生事務工作者專業化是一個長期性、系統化的過程,既包括日常工作實踐的專業化,又包括工作者隊伍自身素養、能力、知識技能的專業化,又包括這一職業對應學科建設的專業化,隊伍自身的培養和培訓的專業化,激勵和保障機制的專業化和事務工作者理論發展的系統化等多個方面。而民辦高校大多忽視了學生事務工作的重要性,對于學生事務管理者更是不給予重視。首先,在學生隊伍工作者人才的選聘上,準入機制不嚴格。民辦高校在選拔學生事務工作者時認為專業不重要,誰都能勝任此項工作,結果導致學生事務工作者的專業來源五花八門,剛上任學生事務工作的工作水平也就參齊不齊。其次,學生事務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還沒達成共識。一直以來,學生事務工作者的選拔、培訓和考核等方面事項無法得到重視,隊伍本身存在思想不穩定、信念不堅定及發展目標不明確,更談不上有人愿意專心研究學生事務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參與科研,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第三,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者的培訓主要是以集中、統一的短期培訓為主,針對性不強,淡化了輔導員的知識結構和學科背景的充實。培訓是提升一個隊伍或個人專業化的最好途徑,以短期培訓為主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的培訓機制,不能以系統化或優質高效的培訓體系,更不能以科學規范的培訓管理體系,來加速隊伍專業化的進程。
3.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精細化探析
3.1構建長效機制,實現工作制度的精細化
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表現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及共同發展的動態工程。而長效機制是長期保證制度正常運行并發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是隨著時間、條件的不斷變化豐富、發展和完善,需要系統科學來把握。因此,提升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效能,必須先建立明確全面的規章制度,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目的,進行系統規劃,分步推進,把制度貫穿到事務工作的每一過程,控制到每一環節,具體到每個動作,規范到每個步驟,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同時,在事務工作中要有完善責任制度,獎懲分明,落實精細化管理制度,促使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全面升級,最終形成一種精細化的長效機制。
3.2構建高效的信息系統資源,實現工作過程的精細化
民辦高校在學生事務工作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有效的信息資源系統,實現事務服務過程效率的最優化。信息化、數據化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手段之一。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過程中要實現精細化的管理,將充分運用現代網絡手段,進行各方面的數據調查,為每個大學生進行相應“畫像”,并建立大學生信息庫。同時圍繞學生事務性服務和發展性服務兩大塊,構建高校的信息系統資源,提供雙項的信息咨詢服務平臺,實現學生事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提高信息的共享度與及時性,把學生服務貫穿到他們的思想、學習、心理、資助、獎懲、就業等方面中。
3.3加強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者的專業化建設
專業化的學生事務工作者是做好民辦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重要保證。學生事務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實現其精細化管理,歸根到底要有一支專業化的隊伍來實施,其工作者應精通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并結合民辦高校自身的特點不斷地開展精細化實踐性研究。因此,民辦高校應加強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的培訓與指導,通過對其專門性管理和培養,使其掌握學生事務工作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學術地位,有效地履行崗位職責。特別是加強開展研究性和專題性學習,推動學生事務工作者向更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并由實踐型向實踐型研究的轉變,實現從學術層面提升學生事務工作者專業化。當然,輔之其科學的激勵管理機制,包括搭建職業發展平臺,給予政策傾斜,形成獎懲導向,有效地促進和規范學生事務人員的工作言行,實現自我的激勵。
參考文獻:
[1]汪中求、吳宏彪、劉興旺.精細化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陳天年.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理性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3]李智慧、王小風.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L].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報,2010(9)
[4]陳紅軍、程亞鵬.高校學生事務精細化管理模式探析[J].世紀橋,2012(04)
[5]徐喜春、付艷、徐燦榮.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精細化管理的特點與啟示[J]. 高校輔導員,2014(2)
作者簡介:
姚艷紅(1984-),女,福建泉港人,碩士學位,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生事務管理、大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