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群
【摘要】出示媒體圖片的時機。一般來說,主張出示媒體圖片應當在語言文字之后。媒體圖片必須是源于語言文字,又能超越語言文字。當描述內容較脫離學生的實際或學生不熟悉的內容時,一般可采用媒體圖片來輔助理解。媒體的設計要合理,既能“進”,又能“退”。
【關鍵詞】時機 多媒體圖片 語言文字 設計合理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042-02
在一次校級的公開課上完后,我腦海里有了一個困惑,就是關于對媒體圖片教學的思考。
當時,我拿《三峽之秋》這篇文章上公開課。課前,我對學生作了一個調查,發現學生并不熟悉長江三峽。于是,在課的準備階段,我讓學生們上網及閱讀各種書籍,以尋找關于三峽的風關的圖片,及閱讀關于長江三峽的文章。自己也努力尋找了一些資料,并準備了一些圖片精心制作了一個PowerPoint課件,以便上課時協助使用。
上課的開始階段,我首先播放了十幾幅關于長江三峽的圖片,學生們也是看得如癡如醉,立刻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效果挺好的。當我要引導學生感受三峽一天中不同時間的風光特點時,我同樣制作了相應的PowerPoint課件,我將文章描寫優美的句子提取出來,將這些句子跟相對應的風光圖片結合在一起,供學生們欣賞。進一步我要求學生們展開想象,說出想象中的畫面時,學生們說得倒也流利,可是我發覺有什么東西不對頭。因為學生們描繪的正是他們正看著的圖片,內容竟不增不減。
本來,我設計這么一個環節,是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但效果出來只能訓練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罷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心中的疑惑得到了釋懷。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我去開我那上幼兒園的女兒的家長會,內容是聽一位心理專家談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講座。其中,講座上他提了一個議題:看電視對人造成什么影響。一般人都會說影響視力,有的說影響學習,可是他這樣說:看電視會阻礙人們的想象力的發展,進而影響孩子的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聽似乎不可能,可是細想之下,這不是無道理的。看電視上的畫面,不正是跟我讓學生看圖片想象畫面一個道理嗎?看著畫面想象畫面,那是白費功夫,我想,只能看文字想象畫面有效果多了。
通過這一系列的事件,引起了我對媒體教學之一——圖片教學進一步的思考。究竟如何才能發揮圖片在教學中的作用,于是在以后的教學中讓我對此有了警覺,心中也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就此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出示媒體圖片的時機。
語文教學首要目的是理解課文內容,淺顯一些說就是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的內涵。而媒體圖片是語言文字的直觀影像,是理解語言文字的輔助手段之一。那就是考慮語言文字跟教學圖片播放的前后順序就可以。
根據前車之鑒,影像會影響人的創新思維,所以,一般來說,主張出示媒體圖片應當在語言文字之后。學生朗讀語言文字,邊讀邊想象,在腦海里形成影像,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影像,最后再出示媒體圖片,這時,媒體圖片的出現讓學生更深入理解文字的內容,鞏固認識。 那么,在什么情況之下,媒體圖片出示在語言文字之前呢?例如,教學《三峽之秋》時,學生對于三峽毫不熟悉,從沒見過,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就應當在接觸文章之前出示了。
只有找準多媒體圖片使用的最佳時機,注重圖片形式與文字內容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體現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實用性。
(二)媒體圖片必須是源于語言文字,又能超越語言文字。
媒體圖片必須反映語言文字的內容,并且勝于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媒體圖片必須要清晰,讓人看得清楚,才能收到預設的效果。例如:《三峽之秋》的媒體教學圖片,如果比起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更加丑陋,那只會給語言文字的理解幫倒忙罷了。
(三)是否任何時候都可以用上媒體圖片呢?答案:不是的。
教師備課時沒有經過周密的考慮,精心的設計,只是盲目使用。對于使用何種媒體、何時使用、使用多長時間,心中無數,這樣,不但起不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作用,有時還會造成教學與手段脫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多媒體只是起了一個花架子的作用。
當描述內容較脫離學生的實際或學生不熟悉的內容時,一般可采用媒體圖片來輔助理解。例如,教學《爬山虎的腳》,其中介紹爬山虎的腳的樣子這一段落時,爬山虎在平時少見,學生很少細心觀察,印象不深,還有,此段落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手法,專業名詞術語較多,因此,在此時使用媒體圖片教學,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如果內容淺顯,一下子就能想到的就不用出示媒體圖片,多此一舉了。
(四)媒體圖片的設計要合理。
既能“進”,又能“退”。有些媒體圖片會重復使用,貫穿于整節課,所以設計時必須考慮這一點呈現方式不能一線播放。我們在進行教學互動的操作之前,一定要對每一個互動過程制定出具體的任務目標,預期出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對于互動的每一個環節,也應該進行精心的策劃安排。否則,難以保證原定教學計劃的順利執行,把原先設想得很好的教學互動過程,執行成盲動與亂動。
當然,任何東西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不同情況作出適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