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今年秋季學期部編歷史教材在全國七年級使用,我有幸成為首批正式使用教材的教師之一,在經歷了開始使用的手忙腳亂之后,本人立足教材,經過教學中的多次嘗試,初步找到了活用教材提供的圖片資料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活用 部編歷史教材 圖片資料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055-02
部編歷史教材于今年秋季學期統一在全國七年級使用,盡管去年接受過關于教材的培訓,也熟讀過去年的試用教材,等到自己正式開始使用部編歷史教材來教學依然是手忙腳亂。每次新課前我都要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鉆研教材,想要理清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想要盡量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地用教材教歷史,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從最初的幾節課的效果來看現實與理想相距甚遠。后來我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鉆研教材 ,熟悉教材后盡量用教材的提供資料來教學特別是教材提供的圖片資料來教學更容易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下面筆者從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做法。
第一,用圖片激發興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構建生動活潑的課堂
對于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課的魅力首先體現在歷史的引人入勝、生動鮮活之中,沒有故事的歷史,就像一個沒有軀體的靈魂。盡管歷史是生動鮮活的,但是當它成為課本教材時,往往失去了原來的生動性。學生面對高度濃縮的文字時,往往覺得與燥無味,失去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七年級歷史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在使用部編歷史教材的課堂中,教師有必要把生動詳實的歷史展現給學生。例如在學習《第8課 百家爭鳴》有關孔子這一部分內容時,一部分學生從沒聽說過孔子這個兩千年多年的人物,還有一部分學生早就聽說過孔子而且對于孔子“仁”、“以德治國”的思想早就爛熟于耳沒什么新鮮感更沒什么認真學的興趣。有鑒于此,我用投影打出教材中孔子的圖片并且讓學生仔細看著孔子的圖片,我仔細觀察了學生那部分早就聽說過孔子的學生,依然是一副輕視的表情。接著我指著說:圖片你們看出來了嗎?“孔子器宇軒昂,身長2米多”,話音剛落學生個個瞪大了眼睛看著圖片,而且學生間有小聲的議論,我又說:“這可不是我說的,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九尺六寸用當時的尺寸,大約在2.2米至2.26之間,和姚明差不多。”學生一片驚訝,不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了,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了就達到了目的,接著我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記載的,到底孔子有多高待進一步考證。接下來我們來學習重點孔子的思想,順利將學生關注點引入下一個學習內容。利用教材中圖片的展示,教師適時添加的豐富圖片的資料的引入,讓學生原本不太感興趣的的歷史知識生動化,讓歷史課成為吸引人的課,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課堂參與熱情,就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用圖片營造歷史教學情境,培養正確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對于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課堂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歷史人物有好有壞,有美有丑,有善有惡,有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奮勇殺敵,有民族敗類屈膝投降,賣國求榮等等,歷史中的情感色彩,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李大釗曾說:“如讀史讀到古人當危急存亡之秋,能夠激昂慷慨,不論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來,拯民救國。我們的感情,被他們激發鼓動了,不由的感奮興起,把這種扶持國家民族的危亡大任都放在自己肩頭。”例如在學習《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關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這一類內容時,我先把采集與課本的一組青銅器的照片和介紹展示學生,讓學生欣賞完這些展品以后談談自己的感想,集合眾多學生的智慧,學生直接就能談到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尤其是見到司母戊鼎的圖片和介紹時,學生更是對古人的智慧驚嘆不已。
第三,用圖片拓展教材,深化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史證精神
本世紀我國提出要實現偉大中國的復興夢,最根本的是要培養足以扛起歷史重任的接班人,對于所有歷史教師而言又一個重要任務是在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史證精神。在部編歷史教材中每課都有至少三到四幅圖片資料,這些圖片資料有的能夠印證重大歷史事實,有的能夠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有的能夠再造歷史形象,為理解重大歷史事件服務,有的能夠對課文內容作重要補充。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量圖片資料的使用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歷史的史證精神,通過歷史課堂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史證精神。
部編歷史新教材我們正在使用中,如何用好部編歷史教材,在歷史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培養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圓滿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們教師的任務,我們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于友西、葉小兵《中學歷史教學法(第2版)》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葉小兵《部編歷史教材培訓》,2016年,2017年
[3]王家范《感受歷史智慧是一種愉悅——談華東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的編寫》,《基礎教育課程》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