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運群
【摘要】“微信時代”人們習慣了閱讀短文以及情感味深厚的心靈雞湯。看慣了這類“輕文本”,在面對“整本書”時常常是無所適從的。面對碎片化閱讀,教材選材的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差。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語文素養核心 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085-02
一、“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一)“整本書閱讀”背景
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以“核心素養”為綱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即將頒布。筆者認為“整本書閱讀”應是閱讀中的重要方式,才能對核心素養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
(二)閱讀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學生的閱讀是存在諸多問題的。首先,學生的碎片化閱讀,“微信時代”人們習慣了閱讀短文以及情感味深厚的心靈雞湯。看慣了這類“輕文本”,在面對“整本書”時常常是無所適從的。
二、節選《駱駝祥子》出現的問題
比對原著,節選《在烈日和暴雨下》刪減了以下內容:
1.虎妞催著他出去,怕他在家里礙事,萬一小福子拉來個客人呢。“你當在家里就好受哪?屋子里一到晌午連墻都是燙的!”
2.不,他不能服軟。他拉車不止一天了,夏天這也不是頭一遭,他不能就這么白白的“泡”一天。
3.拿冬與夏相比,祥子總以為冬天更可怕。他沒想到過夏天這么難受。在城里過了不止一夏了,他不記得這么熱過。是天氣比往年熱呢,還是自己的身體虛呢?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涼了一下。自己的身體,是的,自己的身體不行了!他害了怕,可是沒辦法。他沒法趕走虎妞,他將要變成二強子,變成那回遇見的那個高個子,變成小馬兒的祖父。祥子完了!
4.可是他決定去跑一趟。他不管太陽下是怎樣的熱了:假若拉完一趟而并不怎樣呢,那就證明自己的身子并沒壞;設若拉不下來這個買賣呢,那還有什么可說的,一個跟頭栽死在那發著火的地上也好!
5.虎妞給他沖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著碗一氣喝完。喝完,他鉆了被窩,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聲。
我們發現編者刪減了有關虎妞的情節,刪減了祥子的心理活動等。這樣的刪減可能因教材篇幅所限,也可能因課文“主題”的因素所限。但學生閱讀這篇節選文,明顯無法準確把握人物與主題。
三、《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指導
前面談了片段閱讀的一些危害,那么對《駱駝祥子》這樣一部名著怎樣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呢?《駱駝祥子》這部名著共24章,236頁,21萬字篇幅較短。比較適合操作。筆者在閱讀指導中制定了如下目標:(1)創設閱讀環境,激發閱讀興趣。(2)真實還原,準確把握作品。(3)方法引導,延伸其它作品。
閱讀需要環境,良好的環境能夠促進閱讀。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在《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中提出最適合思維教學的是對話策略:“對話策略更適于啟發高級思維與課堂討論,特別是那種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有大量互動的討論。”如何創設閱讀環境呢?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來營造閱讀環境。環節流程如下:
環節一:“故事會”(已實踐)
“故事會”目的:讓學生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分為兩個階段:準備階段和展示階段。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激發興趣,帶動學生閱讀。可采取教師導讀、全班共讀、個體自讀等方式。教師的導讀主要是利用精彩情節、精彩評論、精彩視頻等載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內容不宜太多,貴在精。如筆者是利用祥子身體前后的變化,用強烈的反差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激發學生的興趣方法各異,因人而異。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生共讀應保障閱讀時間及閱讀的安靜。這個步驟是上個步驟的延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個體自讀教師是不好把控的,應該重點強調閱讀進程的監控,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最后的是展示,展示又分為分組探討和個人展示兩個步驟。分組探討步驟強調個性化閱讀之后的整合,個體的思考向集體共通的思維靠攏,從而形成集體的智慧。
環節二“人物圖譜”(理論探索)
這個環節筆者還處于探索中,環節的目的:真實還原,準確把握作品。首先重讀名著,將名著中的人物列出;其次,畫人物,讓學生將心中的人物畫出;最后,人物關系梳理。對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環節三“測試競賽”
本環節的目的:鞏固閱讀成果,拓展閱讀面,養成閱讀習慣。
測試的題目大部分由學生出,出題范圍限定在《駱駝祥子》作品中,出題的形式為選擇題和填空題,競賽環節可設為淘汰賽、追逐賽、冠軍賽、必答題、搶答題、加分題等。
活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總之,隨著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推進,“整本書閱讀”如何與課堂探索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模式。
參考文獻:
[1]余黨緒,葉開.為什么我們都主張“整本書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6(7)
[2]李觀政主編;老舍著.-駱駝祥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