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明
【摘要】問題意識對化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學生問題意識比較薄弱,通過研究發現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辨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問題意識 敢問 勤問 樂問 善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49-02
一、當前現狀
多年的教育教學,我發現高中部分學生化學入學成績較低,文化底子較薄,學習上能主動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很少,能主動探究問題的更少,因而表現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上非常吃力。在憂心忡忡的同時,決定從最基本的“問題教學”法做起,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自己的一種獨特的“問題教學”形式。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解決問題,同時也不斷產生困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解決策略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
(1)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并耐心予以解答,并應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勵學生質疑,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學生是否具有適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響其活動積極性和效果的必要條件。
(2)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關鍵詞的理解。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對于提問題的學生,要以信任的目光、關愛的舉止及時加以鼓勵。只要他們提出問題,都要加以表揚,以保護他們大膽提問的熱情,日久天長學生就會逐漸養成敢于提問的良好習慣。
2.激發學生問的興趣,讓學生樂問
(1)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喜歡問,必須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的原有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新知識發生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使之“生疑”、“困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踐、閱讀、想像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學會學習。
(2)讓學生樂于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探究是包括學生學習在內的一切活動的本質屬性。探究賦予學習者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習者通過獨立、深入地思考。從問題開始,由解決問題再到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使整個學習過程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3.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勤問
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勤于問,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第一,借助直觀手段,如通過實物、圖片、模型的出示,顯示出與學生日常經驗、已有知識發生矛盾的事實,從而形成問題情境。第二,引導學生對各種矛盾的事實、現象、數據進行觀察、對照、分析,通過客觀事實與學生原有知識的矛盾沖突,使學生產生探求新知識的需要,從而形成問題情境。第三,在對學生典型的、普遍的錯誤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設置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問題情境。第四,利用學生對某一問題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沖突設置問題情境。
4.教給學生“問”的方法,讓學生善問
(1)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提問題最忌含糊其詞,不著邊際,使人無法作答。因此要科學的設計問題,要吃透課本知識,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計算要做到心中有數,要能找到教材中的重點、難點。
(2)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問題設計要做到層層設問即層層啟發,誘導同學思維,啟發他們跟著教材內容、跟著問題的思路,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結論。
(3)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問題的開放性,要讓同學們認識到,每一個問題不一定只有一個答案,有的問題會有幾種結論,在設計問題時,設計者要先有正確的答案,這樣才能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4)問題設計要注重前后知識的聯系性: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其中包括章節之間的聯系和單元之間的聯系。
(5)解決問題要有可行性: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回答問題往往不全面、不深刻、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提問者就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或由教師補充完整;總之,不管是哪種形式,務求問題的徹底解決是首要的。
(6)要充分地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預先準備好各種對策和答案,這樣才會達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實踐證明,通過上述策略的實施定能讓學生更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勤于提出問題和善于提出問題,從而提高問題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模糊、疑難、矛盾和某種混亂的情境,轉化為清晰、連貫、確定和和諧的情境,達到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辨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