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歡
【摘要】結合地方高校應用物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經驗,我們實施了“強理論、重應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
【關鍵詞】地方高校 應用物理專業 創新創業教育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地方高校應用物理學專業“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批準號:2016JGA22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59-01 一、引言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應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我校應用物理專業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1]。
二、本專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應用物理專業成立于2007年,本專業學生70%均來源于西部地區。
由于物理類基礎課程存在理論要求較高、學習難度相對較大、課程多、課時長的特點,許多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的缺點。結合教育部對于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我們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2,3]。
三、“強理論、重應用”的創新培養模式
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除了物理類基礎課程,我們還根據專業特點,增加了不少材料研究、光電技術等應用型必修和選修課程,旨在通過應用型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論結合應用的能力,同時提高理論課程的學習興趣。
在畢業設計題目的選取上,我們也大力鼓勵學生選擇電子設計性的題目。實踐后我們發現,多數學生都樂于選擇這類題目,并且,出現了不少優秀的畢業作品,如手機電路板設計,可以實現手機通話、發短信等功能。不少電子設計作品可用于產品開發、研究等,實現了鼓勵和支持學生在下一步發展中開展進一步的創業活動。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的開展
為了鼓勵和訓練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本專業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的選題和開展活動。由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課題選題;教師指導,學生實踐的課題開展,以及課題作品的驗收和結題活動。70%的學生參與了本項目的課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數個項目獲得了省級項目的驗收。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學生得到了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由于西部地區學生視野不如東部地區學生大,加上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也遠不如東部院校的學生,造成本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存在被動的畢業和就業的意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本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學習當中,強化專業學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和銜接。
在創新課程體系研究上,首先,本專業加強了應用技術類課程體系的建設。在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多門應用技術類課程,包括電子類課程,光電子技術課程及半導體類課程,材料類課程,實踐類課程,等。這些豐富的課程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供學生選擇。
在創業實踐體系的建設上,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必須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是關鍵要素,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并面向人的全面發展的課程改革是核心,實訓基地建設是實施改革的物質基礎和必備條件。本專業與珠三角企業聯系,建立了3個長期性的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在這些基地的實習,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為今后的工作和創業提供了前期的基礎。
在校內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的建設上,本專業建設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和“創業實驗室”,實驗室建設了多種實驗設施,供學生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和實驗,以提供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動力和興趣。
在創新創業方式的研究上,尊重學生興趣和個人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創新創業課程和教育方式,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本專業本科生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其中學術型學生注重加強物理基礎教育,形成很強的專業素質。應用型學生加強應用型課程教育,形成較強的動手能力。這兩類學生都注重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使得他們畢業后能夠從事電子類、材料類、科研類工作,從事產品開發、基礎研究等創業創新活動。
六、總結
通過設立創新創業課程、“強理論、重應用”的創新培養模式、開展創新創業課題、加強創業實踐體系建設、建立創新創業的校內和校外平臺等措施,本專業學生在創新創業能力上得到了加強,為學生今后從事創新創業類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樂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4.
[2]付喜,朱湘萍,熊文元.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學專業應用性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4): 120-122.
[3]肖劍榮,蔣愛華.淺談地方高校大學物理課程改革[J].教研探索,2009,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