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夏晨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在我校特色英語教學的氛圍下,如何將小學英語教學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英語能力和素質在真實的情境中不斷提高,而進行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興趣 情境 多元化 趣味化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16-02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學得快、同時也忘得快,好奇心強、自尊心強、爭強好勝心重,以及愛表現等。鑒于小學生具備的這些學校特點,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現,情景教學法是最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最能夠體現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表示,“假如說缺乏感情情景的話,詞往往就會失去意義,同時無法代表一切。”因此把英語教學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對于提高英語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二、理論依據
(1)課程的基本理念: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通過設計一系列任務活動并創設真實情境,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基礎,并同時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然后指導學生使用一些已經掌握了的簡單交流用語進行日常交流,鍛煉其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2)課程目標:小學特色英語課程的課程目標是小學生通過英語學習能夠初步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對于一項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綜合素養的掌握和提升的基礎上的。而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僅會存在枯燥、乏味的問題,因此,小學生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以致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是:“在人內心最深處,往往有一種深刻的需要,也就是渴望自己發現、研究并且探索,特別是在兒童精神世界當中進行探索。”由此可見,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寓教于樂,即將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游戲融入到應用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并大膽的使用所學習到的英語語言溝通技巧與老師、同學進行積極地交流,從而體會到應用學習的樂趣。
三、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作為主要內容,并將張思中教學法理論作為前提,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將學生作為主體,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并使其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實踐多元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英語真實情境教學活動,防止與克服訓練上的失敗定勢,以此來促使學生對自己心目中所要達成的目標產生成功渴望,進行活動成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心理優勢。
四、實驗的實施過程
1.多元化
多元化智能理論中認為每一個正常人均具備八種智能,并且所有正常人都可以依照自身發展,將八種智能在不同情況下得到發展,而且這些發展能夠對人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效果。鑒于此,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需積極創設多元化的情境,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
2.趣味化
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鑒于此,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有趣的表演,形象的語言和動作來描述單詞,力求學生更好的理解單詞。其次教師要合理運用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獲得輕松的環境并進行愉悅的學習,使學生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加深學生的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3.生活化
英語課堂情景的創設方法多種多樣,但如果單純為了創設而創設,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就變成一種形式,就會使得所創設的情景變得牽強,學生的積極性也就得不到調動,所以情景的創設離不開“真實有效”這個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選擇何種教學資料,采取何種練習方法,都要牢牢遵循“真實”原則進行。只有將英語教學與小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盡可能地為設置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情境,通過合理運用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以及使用語境,做到聽到句子就想到生活情境,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境,句子就能脫口而出。
五、結論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際,而交際則離不開具體的環境。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情境之中,以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語境中感受英語這種語言。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不是單純的“教”,學習英語也不是單純的“學”,而是應該教會和學會如何使用英語,即在情境中教和學英語,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牢記英語教學要實現生活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從而更加使整個教學更加具有趣味化,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夠實現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此來讓學生體會到英語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運用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積極的英語學習情感。
參考文獻:
[1]陳瑞淑.淺談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3)
[2]王芳.實踐小學英語教學“零陪襯”[J].小學教學研究,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