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珊++李愛霞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課題研究的教研組組織變革研究”(課題編號:CIA12122)的結題成果,李愛霞為課題負責人,李雪珊為課題組成員。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87-02
很多學校原來并不重視課題研究,做課題的教師也不多,隨著課題研究逐漸被大家所認識和重視,部分教學副校長開始意識到課題研究對于教研組發展的意義,并著手推動全校教研組開 展課題研究,由此促進了教研組教師的發展、學科教學的改進。那么,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一般具有哪些特征呢?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
一、思考學科教學
教學副校長一般主管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的也兼管教育科研工作。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往往是盡職盡職、熱愛教學研究者,他們關注學科教學、思考學科教學、促進學科教學。只有將學科教學放在心上、經常思考學科教學的副校長才會關注到學科教學問題,才會用心琢磨和思考采取什么方式、策略才能讓學科教學更有成效,才會帶領學校的教學主任、教研組組長開展學科教學專題研究,才有可能在專題教研基礎上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或者沒有專題教研而直接以課題研究的方式改進學科教學。
二、認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畢竟不同于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有著自身的規范和要求。有些教學副校長習慣于教學研究,往往認為課題研究過程繁瑣、耗費時間、難度大、走過場,在這些觀念影響下,教學副校長不可能去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也就是說,教學副校長是否會積極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主要取決于其對于課題研究的認識和態度。只有教學副校長理解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了解課題研究的本質和特點,認同課題研究的價值,認為課題研究對教研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和學科教學改進有重要意義,其才可能積極采取各種行動,主動去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
三、力求改革創新
提高教學質量、引領教學研究是教學副校長的重要職責,優秀的教學副校長,往往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等,密切關注各學科教學的最新思想、觀念、動態,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新思想、新觀念去變革本校的教育教學實踐。而課題研究具有前瞻性、創新性、探索性等特點,教育教學改革思想、觀念都是課題研究的重要主題,因而,課題研究自然成為教學副校長變革教學的一個有利方式,于是,部分優秀的教學副校長開始推動教研組進行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對當前教育改革熱難點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實踐中驗證新思想、新觀念的合理性和價值性,通過課題研究創新新的方法、途徑、教學模式、策略等。此外,以往教學副校長變革教學、引領教研組的方式,主要是聽評課、專題研究等,通過課題研究進行學科教學改進、發展教研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意味著一種改革與創新。
四、善于整合資源
傳統上,中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以聽評課為主,兼有一些培訓學習、考試分析、專題教研等活動,但總體而言,教研內容較為零散,以教師經驗為主,視野較為局限,突破性研究不多,而課題研究具有創新性、集中性、科學性、持續性、深刻性和理論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課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突破傳統教研的局限,促使教學研究內容更為集中,方法更為科學,獲得更多理論支撐和理性思考。課題研究多年前并不被教育界人士所認可,原因是很多課題研究空洞、走過場、形式主義,那時的課題研究并沒有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力量,并沒有扎扎實實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行動與推進,課題研究想要真正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價值,必須依靠教師在實踐中行動、探索與思考,必須依靠組織、團隊的力量。推動教研組及其教師進行學科課題研究,充分體現了教學副校長資源整合的意識和能力,巧妙整合了課題研究的優勢和教研組教研的力量,既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推動了教研組學科教學研究,帶動了教研組教師發展,也通過教研組教師的實踐、反思與行動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和源泉,使得課題研究有了源頭活水,能夠深入持續開展下去。
五、注重團隊建設
教研組是中小學校的基層組織,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基礎力量。教學副校長主管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如果想要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最佳切入點就是提高教研組團隊的實力,而課題研究正是凝聚教研組力量、促進教研組發展的有效方式。在課題研究中,教研組教師圍繞一個主題深入持續研究,理論學習、上研究課、研討交流、提煉成果等,在此過程中,營造了良好的教研組研究氛圍,促進了教研組成員對學科教學思想和觀念認同和共識,促進了教研組學科教學實踐的整體改善,個人知識轉化為組織知識,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實踐知識又提升為理性認識,促進了教研組教師的共享與交流,促進了教研組組織的發展。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一般都注重教研組團隊建設,認同課題研究對于教研組團隊建設的價值,努力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
六、關注教師發展
教師質量是教育質量的基礎,教師質量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業成就、學校發展水平等。提高學校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提高教師的能力、素養。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查閱資料、理論學習,能夠沖擊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和認識,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而教研組課題研討交流,能夠促使教師開拓視野,思考和學習他人的經驗,課題研究中的實踐、行動、創新,有助于教師對當前教育教學理念、觀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創造性有更多體會。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大多關心、關注教師專業成長,希望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思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七、善于借助外力
全校整體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在大部分教研組沒有課題研究經歷和經驗的情況下,這時需要教學副校長積極與外部專業機構及人員聯系,爭取外部專業人員的支持。在課題研究中,課題選題、申報書撰寫、中期研究、成果提煉等,均可聘請教科研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而課題研究課則可聘請教學研究專業人員予以指導,此外,還有搭建教研組課題研究與展示的各種平臺,都可以去爭取區教育行政部門、區教育研究業務部門的支持。凡此種種,都需要教學副校長善于借助各種外部力量,支持和激勵教研組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八、注重制度建設
全校整體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需要相關制度建設的保障。在實踐中發現,推動全校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都比較注重制度建設,在教研組課題研究過程中,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教研組課題研究制度,比如,每周或隔周教研組進行課題研究研討制度,每學期教師課題研究課和課題研究校級展示交流制度,每學期教研組組長交流課題研究學期計劃和總結制度,教研組課題研究表彰獎勵制度,校領導分管各個教研組課題研究的制度,等等。這些教研組課題研究制度,能夠約束學校管理層和教師課題研究的行為,并激勵教研組教師投入課題研究,從而促進了學校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整體推進和有效開展。
九、善于教師激勵
教研組課題研究過程是艱辛而又漫長的,需要教師靜下心來,持之以恒,對某一研究主題深入多方探討和實踐,需要教師不斷查閱和研究文獻,不斷研討交流碰撞,不斷在教學中嘗試、反思,不斷根據觀察和反思結果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有發現、驚喜和收獲,從而獲得一種由研究本身帶來的樂趣和內部激勵。除了這種內部動力外,教師也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可、肯定,畢竟課題研究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付出。實踐中也發現,推動教研組課題研究的教學副校長都注重對于教師的激勵,包括制度上的表彰獎勵激勵、校內研討展示激勵,也包括教學副校長在教師日常研究課、研討匯報交流中對教師的肯定、認可和贊揚,還包括教學副校長積極為教師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促使教師的研究成果獲獎、研究得以對外展示等。
作者簡介:
李雪珊(1992-),女,北京人,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李愛霞,河北秦皇島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工作單位: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教科研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