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婧+++陳振蘭++許獻霞+++盧杏新++陳英
【摘要】目的:探討“師帶徒”教學模式在泌尿外科新入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泌尿外科新入職護士培訓中應用“師帶徒”教學模式,與傳統帶教方法進行對比,觀察兩種方法的效果。結果:新入職護士應用“師帶徒”教學模式培訓后,考核成績及臨床護理質量優于傳統培訓方法。結論:“師帶徒”帶教模式有利于泌尿外科新入職護士培訓。
【關鍵詞】師帶徒 新入職護士 泌尿外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224-02
伴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床護比要求的提出與落實,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新護士涌入臨床,新護士是護理團隊中的新鮮血液,如何引領其盡快完成護生到護士的轉變,適應專科護理工作環境,是所有護理管理者及臨床帶教老師思考的問題。新入職護士在剛開始工作時,對醫院環境,科室運行情況較為生疏,對工作舉手無措;對手術、危重等特殊病人的處理無法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不知道如何處理;加之泌尿外科以男性患者居多,生理解剖位置涉及隱私,新入職護士普遍為青年未婚女性,操作時畏手畏腳,進步較慢。為了盡快提高新入職護士工作能力,我科不斷改進培訓方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師帶徒”帶教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2012-2017年新入我科的15名護士,女性,應屆畢業生,21-24歲,其中本科7名,專科8名。將2012-2014年新入7名護士作為對照組,應用傳統帶教方法;將2015-2017年新入8名護士作為實驗組,應用“師帶徒”培訓模式。兩組護士在年齡、學歷、入院理論水平、技術操作水平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培訓方法
15名新護士進入病房前,均接受醫院統一組織的崗前培訓,內容包括思想政治、醫院規則制度、禮儀規范、醫院感染控制、醫保政策、護理核心制度等。
1.傳統帶教方法 傳統帶教為護士長負責制,新護士入職后由護士長進行集中帶教,講授科室各項規章制度、科室主要收治病種、常見疾病護理常規等;然后安排新護士根據科室班次設置輪崗每個班次,熟悉各班職責及工作內容,帶教老師為相應班次上班人員,不固定;科室設置總帶教協助護士長進行新護士培訓后的考核,考核周期為3個月,期間護士長會進行隨機抽考。
2.“師帶徒”培訓方法
(1)帶教老師篩選 按照我院護理部制定《“師帶徒”新護士培訓計劃》的要求篩選帶教老師: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泌尿外科專科護理工作三年以上,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思想端正,熱愛工作;自愿報名結合護士長推薦。人員篩選出來后護士長將帶教老師與新入護士進行一對一結對子組合,并上報護理部進行審核備案。
(2)培訓方法及內容 根據我院護理部《“師帶徒”新護士培訓計劃》的基礎培訓內容設置要求,結合泌尿外科專科護理要求,制定符合專科特色的泌尿外科新入職護士培訓目標和教學計劃。要求各位帶教老師嚴格按照計劃要求進程培訓,培訓期為12周,護士長在科室排班上予以支持,新入護士和帶教老師在培訓期內同步上下班;
第1周(理論培訓階段)
護士長統一安排入科培訓,以集中教授形式介紹科室環境,講解科室各項規章制度,介紹護理工作流程、各班工作職責,以及醫院感染控制知識、護理安全及護理風險防范知識等。介紹泌尿外科常見病的臨床表現、評估要點、治療與護理、常用藥物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的觀察、疼痛護理、新入院護理、護理病歷書寫、心理護理及溝通技巧、醫院感染控制知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日常工作內容。
第2—10周 (臨床培訓階段) 采用“師帶徒”一帶一全方位教學。新入職護士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科室各項護理活動,通過操作實踐鞏固第一周所學習到的所有理論知識,反復訓練,強化常規護理內容,完成只看不做-邊看邊做-獨立操作三個階段的學習,最終達到獨立勝任日常護理工作。帶教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根據教學進度表進行相關基礎項目考核、評分、點評;在基礎考核全部完成后,帶教老師指導新入職護士進行危重癥患者的病情觀察、護理操作及護理記錄,在工作中介紹科室各種急癥、危重癥的處理辦法;后期要求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在確保病人的護理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監督及指導工作。
第11—12周 (總結評價階段)組織科室N4級護士共同對新入護士進行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查漏補缺,尋找培訓薄弱點,對培訓進行總結評價。
(3)評價和統計學方法 比較兩組護士培訓期結束前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績;比較兩組護士獨立在崗期間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數據使用 SPSS 19.0 進行統計處理,應用t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新入職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對照組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績均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
兩組護士獨立在崗期間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比較 對照組護士在分級護理、基礎護理、護理病歷書寫評分均低于實驗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兩組核心制度考核成績無差異。見表 2。
三、討論
(一)“師帶徒”培訓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理論水平及操作能力
“師帶徒”培訓模式曾被應用于實習生、輪轉護士的培訓,研究均顯示優于傳統帶教方法;有學者在新入職護士培訓中將擇師帶徒作為培訓一個環節,結果認為也優于傳統帶教方法。
新入職護士是科室的新生力量,與科室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培訓工作至關重要。傳統帶教方法由于帶教老師的不固定性,使得新員工入科后不知如何開始工作,歸屬感差。“師帶徒”培訓方法的應用,從護理部到科室雙重管理,制度上建立“師徒”關系,增強了新入職護士的歸屬感,緩解新入科緊張感;培訓計劃推進有時限,專門人員督促指導,使新護士工作內容明確,重點突出,增強學習時效性,利用新護士理論水平及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次帶教老師基本具有帶教實習生經驗,接受過多種教學方法培訓,教學經驗、臨床經驗充足,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觀察能力,利于新入職護士的培養。
(二)“師帶徒”培訓方法有利于提高科室整體護理水平
隨著護理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護理帶教方法也不斷更新,在以往的教學中,科室對于實習生教學應用了行為引導型教學法,PBL教學法,微格教學法等,護理帶教老師接受過不同帶教法的培訓,在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師帶徒”一對以培訓過程中,將以前應用過得方法技能融合到新護士帶教過程中;為護理教學提供新思路,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方法,因材施教,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帶教老師和新入職護士共同學習,利于科室整體護理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思真. 泌尿外科新護士帶教的體會[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S2).
[2]于海英.“師帶徒”與傳統帶教模式在中職護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6(2):175-177.
作者簡介:
周文婧(1984-)女,主管護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腫瘤護理,護理教學。
陳英(1964-),女,本科,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護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