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中應用TBL教學模式進行學習,通過確定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團隊合作的積極性以及組織應用合理的講評活動,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意識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正確應用能力和團隊意識,改變及提高了教師在教學目標,課程安排,教學理念,師生關系,知識性傳授等方面的看法和思想,同時通過T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變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被動性,并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了病原微生物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 病原微生物學 影響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227-01
一、TBL教學模式的概況
(一)TBL課程教學簡介
Team-Bases Learning (TBL)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2002年,由美國大學的Larry K.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團隊人數并沒有限制,將其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人左右,由教師課前確定教學目標,內容和要點,學生通過根據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和要點進行課前預習及解決相關問題;課堂教學時間用于進行個人測試,小組測試盒應用性練習。
(二)TBL的發展歷程
在上世紀50年代盛行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并隨后逐步發展形成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世界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便是基于問題式學習的PBL教學法,逐漸被應用于醫學理論模式中,尤其是當今信息網絡快速發展,使傳統教學模式和PBL教學模式有了不同方向的改進,因此,2002年美國教育學家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出一種趨于潮流,適用于社會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TBL教學法。
(三)TBL教學模式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的細則
TBL教學由教師講授,提前在網絡上做出相應的課程安排,組織學生團隊討論,探究問題,其中在討論課開始前,教師首先就病原微生物學問題發放一份尸體進行個人測試,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于存在問題的同學,可共同參考課前課本,網上資料進行解答,最后由助教對各個小組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記錄,評分。TBL教學的組織原則是學生以團隊共同完成問題探討,學生按個性,學習水平均衡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其核心是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病原微生物教學過程中,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做到的不僅是講授者更應該是引導者,另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并解決實現教學目標中常見的問題。使該教學模式細則更好的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落實。
二、TBL的教學模式對病原微生物學教學影響
(一)TBL教學模式的優劣處
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TBL教學模式通過小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每個組員都能夠為問題的解決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學習提高能力的過程。有利于師生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提供了更多的學生表達機會,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也表明了TBL教學模式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實施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的測試,目的就是用測試來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但教師因此會為準備一節課,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這也是大多數高校不愿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原因之一。
(二)TBL教學模式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所陳述的問題,具體的解決方案應從兩方面考慮:一,TBL 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病原微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嚴密的課程,而TBL教學模式常選取的學習任務不能反映完整性。二,TBL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通曉與之相關科目的知識,這便是教師角色轉換的要求。通過這樣的學習準備,學生將能夠在開放愉悅的活躍分為中獲得答案,提高綜合能力。
(三)該采取何種措施促進TBL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的改革
要想對一件事物進行改革,首先應該了解該事物的特點,對于TBL教學模式下的病原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我們首先應該了解TBL教學模式的優缺點,并將TBL的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并根絕病原微生物學教學特點,將TBL教學模式與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想結合,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順利完成TBL教學模式的病原微生物學教學改革。
(四)TBL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實踐與應用評價
將班級50人分成10組,每組5人組成團隊,每組認定一個組長,5組實行TBL教學模式,5組實行傳統的講授方法作為對照組。教師根據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設計實驗,任務一,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的染色觀察,TBL教學模式小組成員首先對任務進行分析,查閱資料,準備實驗材料,配制所用藥品和試劑,在正式的實驗開始之前還進行預實驗,并且進行實驗條件的摸索,還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數據。對結果的分析。對照組采用的是教師的講解,演示,學生不用準備材料,直接進行實驗。考核的方法采用的是平時成績占30%,理論考試占70%。
1.學生的主觀感受。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班級的50人進行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有82.25%的同學認為TBL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89.4%的同學認為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87.6%的同學認為提高的他們的查閱文獻的能力,86.4%的同學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90.9%的同學認為這種方法鍛煉了他們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
2.客觀評價。TBL教學模式和對照組的總成績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TBL教學模式的成績明顯增高(見表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語
通過近些TBL教學模式在病原微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反饋,我們發現該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最具有實用性的相關知識與技術,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使教學過程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建立較為系統的學習思維。學生在團隊協作的同時也鍛煉了團隊精神,共同協作,互相溝通,在教師的任務驅動下,無意識的完成了任務,同時也培養了尊重他人,說服他人,聆聽他人的意見的能力,這一創新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意義尤為重大,為社會培養實用性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成紅,袁星.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
[2]田新利,王錦,李娜,徐楠,李宏勇.提高醫學免疫學理論課教學質量方法淺析[J].華西醫學,2013(12).
[3]高曉秋,馬武華.TBL教學法在西醫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09).
作者簡介:
賈芳(1980-),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微生物與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