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高昌
摘要:新課標的要求決定了初中生必須要加大課外閱讀量,但現(xiàn)實又造成了初中生的閱讀量偏少,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更是嚴重不足。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并對癥下藥的加以解決,以提高初中生的課外閱讀。(課題《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研究小結(jié))
關鍵詞:課外閱讀;方法
《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畢業(yè)生應“能讀懂供7—9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課外英語的閱讀是一種十分好用的學習英語的措施,它經(jīng)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停的積攢單詞的數(shù)量,并在實踐中讓自身的英語課外閱讀理解得到不斷的進步,同時也無形中讓自己對英語的感性意識得到加深。可以說英語課外閱讀是英語學習非常必要的一種途徑。
但是,農(nóng)村的初中學生在課外英語閱讀方面卻存在著以下這么幾個不足:
1. 單詞量的嚴重不足,對閱讀的速度嚴重拖后腿
詞匯是言語的基本要素,任何言語的學習都不能漠視詞匯的學習。以前的研究已經(jīng)表明,閱讀一系列的閱讀素材,95%必需理解。也就是說,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學生必須基本了解現(xiàn)有閱讀程度的95%單詞,才能夠盡快流暢地閱讀。但是,因為他們的詞匯量小,沒有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閱讀的速度因詞匯阻礙而十分遲緩,這招致他們除了接觸教材中的詞匯外,就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接觸到其他方面的詞匯,使得他們沒什么興趣去閱讀英語方面的文章,或者不敢去嘗試著閱讀相關的英文文章,久而久之對英語課外閱讀就會沒了興趣。
2. 課外閱讀量的嚴重不足,制約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
學習任何語言最有效果的措施就是置身于語言的文化背景中。眾所周知,想要學好一門語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放在這種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當學生們閱讀英語課外素材時,要做到對素材的了解,有時不但需要熟悉詞匯,還需要了解閱讀素材相關的背景知識。
3. 課堂教授的形式一成不變,對閱讀素材僅僅是表面的理解
關于閱讀課的傳授,應用的是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所讀載體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的理解,而不能更進一步地推斷出閱讀文章的焦點,難以正確駕馭語境,從而影響對文本素材理解的準確性。許多老師甚至采用了單一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答復的問題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學生失去主動的地位,不利于造就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學習主動性。受這種一成不變的課堂教授形式的影響,學生日常所接觸的閱讀素材僅僅是課本及其練習中的試題,這樣很難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歸納、推理及其感受能力的培育。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合理有效的進行課外閱讀。
一、 從閱讀素材的挑選入手,為學生提供豐富恰當閱讀資源儲備
閱讀素材的挑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選擇了恰當?shù)拈喿x素材,才能夠開展好課外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理解能力。在選擇素材時,按以下標準進行取舍:(1)素材比較簡單易看懂,詞匯量控制在2000字以內(nèi)。(2)素材內(nèi)容要健康、積極向上,并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3)書籍應包羅各種差異的主題,如故事、笑話、對話、日記、散文、詩歌、戲劇、科普書籍、博客和傳記,此外,還可以介紹一些英語報紙的知識,如“英語報”。(4)為了測試他們的閱讀程度,學生可以做一些閱讀測試來測試閱讀成果,或者向?qū)W生引薦一些高質(zhì)量的閱讀測試題。
二、 從創(chuàng)設英語閱讀環(huán)境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教師應當盡最大的可能,讓學生隨時有機會接觸到英語閱讀素材,并能開展積極的課外閱讀。我在本校的做法是在原有圖書角的基礎上,添加一些難易適當,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英語雜志、報刊等,如《學英語》《英語周報》,或者像《在月亮下面》《魯濱孫漂流記》等這樣簡易的英語讀本,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的閱讀量能夠得到保證。
三、 從語言文化的背景差異入手,以排除閱讀過程中的攔路虎
語言在各自漫長的歷史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己獨有的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獨特的意義,若是對這樣的文化背景不加以了解的話,就會對閱讀素材的理解產(chǎn)生偏離,進而影響對閱讀內(nèi)容的錯誤理解。因而,為學生介紹了英語國家在社會禮儀、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傳統(tǒng)節(jié)日、幽默、忌諱等背景常識,及其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這樣能夠協(xié)助學生精確掌握文章的主旨,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對英語課外閱讀障礙的了解,有效地增進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 從閱讀方法入手,養(yǎng)成可持續(xù)的良性的閱讀行為習慣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曾經(jīng)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會讀書的人,而是有學會學習的人。”一位英國教育家說:“習慣的力量比理性更持久,更方便。”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提高性能,否則,它將成為智力發(fā)展的障礙。
首先,抓住閱讀材料各段的中心句,快速理解閱讀素材。中心句是閱讀素材的濃縮,也是我們對素材理解的深層挖掘地,因此在閱讀中要抓住中心主旨。無論是看報紙還是閱讀一本書,中心句總是閱讀素材的高度濃縮體現(xiàn),是閱讀素材的大綱。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根據(jù)中心句來判斷文體,從而抓住閱讀素材的中心,推斷出閱讀素材的中心內(nèi)容。
其次,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分析推理的能力。字面理解僅僅是英語課外閱讀的一個初級階段,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推理能力,即對閱讀文章的大意、主旨及其細節(jié)等理解的前提下進行邏輯思維的分析能力。因此,筆者在閱讀實踐的布局中,注重推理能力的測試問題的設置。
五、 落實課外閱讀,實現(xiàn)老師的監(jiān)督作用
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學習成長記錄袋,監(jiān)督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態(tài),使其形成良性的閱讀行為習慣。我讓學生自己發(fā)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設計自己的閱讀反饋表,要求學生將在閱讀中所發(fā)現(xiàn)的精彩內(nèi)容進行記錄,并歸檔到自己的學習檔案中,教師進行不定期的檢查。通過這樣的記錄指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較濃厚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指導學生的英語課文閱讀技巧,協(xié)助學生學會尋覓主題句和關鍵詞,使學生駕馭課外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課外閱讀行為習慣。
六、 從課外閱讀中收獲成就感入手,不斷完善積極的評價方法
在課外閱讀的開始階段,有些學生不會主動閱讀,所以我盡量鼓勵他們使用各種方法,如小組競賽、講故事比賽、推薦好書籍、閱讀之星評選、好詞好句展示等等活動,對評價機制的引入,加強競爭意識。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收獲,體驗閱讀的快樂,也促成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的進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找到了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要從思想認識上去改變這種狀態(tài),有針對性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習慣,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從而形成一種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外閱讀,讓他們的學習不斷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范綠.淺談課外閱讀對英語學習的作用[J].潤物有聲,科技信息,2010.
[3]黎永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