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東
【摘要】明清四大名著中,深受學生喜愛的是三國、水滸、西游。《三國演義》排兵布陣,斗智斗勇;《水滸傳》劫富濟貧,懲惡揚善;《西游記》各顯神通,降妖除魔;唯獨《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故事情節寓意深刻,知識涵蓋博古通今。學生明知其高超的藝術成就,但就是很難走進小說中去。這就使得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不僅要尋找切入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有所取舍,在現有的課時內講完文章大量的知識。筆者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一堂教學課為實例,以重點人物形象、重點語言為切入點,采用“對比分析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原文,走進作者,與文本親密接觸,領略文字蘊含的豐富內容,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爐火純青的語言技巧,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關鍵詞】課堂教學;紅樓夢;對比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越劇中的這句經典歌詞讓我們很直觀地了解到《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但是歌曲畢竟是歌曲,講究的是意境美、音樂美,即便是小說,不同人讀了也有不同的感受,更何況還要被搬上課堂,那藝術的成就會大打折扣,稱為“遺憾的藝術”。這種遺憾在《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教授中凸顯得淋漓盡致。
明清四大名著中,深受學生喜愛的是三國、水滸、西游。《三國演義》排兵布陣,斗智斗勇;《水滸傳》劫富濟貧,懲惡揚善;《西游記》各顯神通,降妖除魔;唯獨《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故事情節寓意深刻,知識涵蓋博古通今。學生明知其高超的藝術成就,但就是很難走進小說中去。這就使得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不僅要尋找切入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有所取舍,在現有的課時內講完文章大量的知識。所以在上課之前,筆者精心備課,認真寫教案,反復考慮怎樣把如此長篇幅的文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講完甚至講得精彩,不至于造成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的局面。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避開密密麻麻的文字陳述,而是以重點人物形象、重點語言為切入點,采用“對比分析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原文,走進作者,與文本親密接觸,領略文字蘊含的豐富內容,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爐火純青的語言技巧,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如此一來,賈母、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便進入了我的視野。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興致地了解文章內容,筆者采取了視頻導入法。筆者分別選取了1987年版《紅樓夢》和2010年版《紅樓夢》電視劇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然后分組讓學生對比討論,從故事情節、人物衣著、言語舉止、場景選取等多方面探討哪個版本更貼近原著,對于劇中重點人物,比如賈母、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等,哪一個人物的表演更能夠體現原著中的描述,讓學生去發現電視劇中的人物細節(眼神、動作、語言等),對照文本中的描述進行分析,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悟《紅樓夢》的藝術魅力,尤其是曹雪芹在眾多的人物描寫中,多方面地運用對比襯托的藝術手法,使得《紅樓夢》中的數百人物形貌各異、性格自殊,達到人物描寫登峰造極的境地。
比如王熙鳳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三角”“吊梢”等詞彰顯了她刁鉆狡詐,“威不露”折射出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陰險,“笑先聞”則凸顯她生性開朗、放蕩不羈的性格;初入賈府的林黛玉更是謹言慎行、觀察入微,“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玩世不恭的賈府掌上明珠賈寶玉更是“無故尋愁覓恨”“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精靈古怪的賈探春則是“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不僅是肖像描寫,語言動作描寫更能體現人物性格,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林黛玉進賈府》中的人物性格特點。“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課文欣賞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學生讀文學作品從最低層次的“看熱鬧”提升到鑒賞的審美層面。比如王熙鳳為了取悅老祖宗賈母,奉承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王熙鳳大膽潑辣、善于辭令、善于表演,根據賈母的喜性瞬間能變換好多種表情,變化速度之快讓讀者都瞠目結舌。所以這一段精彩的語言描寫,筆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模仿王熙鳳口吻,還原原著場景,朗讀效果很好,潑辣性格再次重塑。
本堂課運用了對比分析法。從學生的點評情況來看,能夠從多方面展開對王熙鳳、林黛玉等重點人物的鑒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鑒賞能力大大超出了預期效果,課前擔心學生不會欣賞或欣賞不到位的問題一掃而空。正是因為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集體討論鑒賞,他們不同的思維相互碰撞,產生火花,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整節課下來,課堂的氛圍、學生的興致、學習的效果更加堅定了筆者放飛自我、不拘一格的教學態度。《紅樓夢》中曹雪芹十年間數次增刪、字斟句酌的辛酸悲苦,不是教師用語言能夠傳遞的,他需要學生身臨其境的感悟,需要學生聲情并茂的誦讀。《紅樓夢》的語言經典是無與倫比的,正如周中明在《紅樓夢的語言藝術》一書中概括的“在平凡的話語中,寓有雄偉神奇的思想;在平淡的白描中,蘊藉嫵媚濃烈的感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極大的想象空間;以極準確的字句,活現人物的神情心態”。這才是文本本身帶給我們精彩絕倫的真正經典語言。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