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晶
【摘要】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細讀。而從文本細讀走向有效的讀寫結合,必須要做到深考而研,淺引而教,教師就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只有如此,學生的閱讀才會異彩紛呈。
【關鍵詞】文本細讀;創造;積累;致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讀寫結合——配畫想象、再創造
康德說:“想象是一種創新性的認識功能,它的本領能在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個相似的自然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孩子在生活的藍空下盡情馳騁,才能讓孩子的語言表達更富有生命色彩,更有個性張力和活力。
在學了《雨鈴鐺》課文后,我用白色的粉筆向學生勾畫了一幅雨景圖,讓孩子配色。當這幅師生合力完成的七彩圖畫展示在大家的眼前時,孩子們情緒高漲,根據圖抓住畫面中出現的雨點、小草、小花、池塘以及它們的色彩展開想象來說一說。
小組互說,教師參與討論。
指名說。
生:下雨了,小雨點多像在給小樹、小草澆水呀!咕嚕咕嚕,小樹和小草喝得痛快極了!小雨滴還落在池塘里,開起了朵朵晶瑩的小水花。
師:小雨點真勤快,還能給小花小草澆水。我覺得你的腦筋動得真快,一下子就能說出這么美的小詩來。誰能來說他的小詩還有哪里也很美的?
生:晶瑩。
師:為什么?
生:這樣雨點就是亮晶晶的,像寶石一樣。
師:哦,說得真好,你也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孩子。誰也來說說這幅畫?
生:沙沙響,沙沙響,窗外的雨點像珍珠,一顆一顆往下掉。我真想把它們串成一串美麗的項鏈送給媽媽。
生:再見天空阿姨,小雨點紛紛跳進河里找她們的媽媽呢。找到了媽媽,它們可開心啦。瞧,它們有的還在美麗的花朵上跳起了舞。
師:誰來幫我夸一夸它?
生1:你想象力真好。小雨點還會找媽媽呢。
生2:你說得真好,小雨點還會跳舞。
生3:我喜歡你用的“紛紛”這個詞。
師: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小孩,我實在太喜歡你們了。好,現在就請你們動動自己的筆,根據眼前這一幅畫,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教師的鼓勵性示范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充分調動學生想說的欲望,充分鼓動學生樂說的情緒。并且在說的過程中,讓說者、聽者“眼中有形,心中有情”,積極啟動思維,大膽想象,大膽表達,為寫的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讀寫結合——學文入畫、積累語言
學習語文,特別是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孩子的想象力天馬行空,思維的條理性和語言的順暢尚處于一個起始階段,一個模糊混沌的狀態,說話常常漫無邊際。怎樣既不壓抑孩子的天性,又能學會按順序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彩色的夢能夠像畫一樣清楚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那么就要引導孩子在學文時入畫,通過彩色的畫面來感悟語言文字的美,積累語言,進一步夯實基礎。
如在教學二年級《秋天到》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生自讀自己喜歡的詩節,并想想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個小節。
生:“九月秋收忙,魚蝦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我喜歡“田野翻金浪”,因為田野就像大海一樣,有金色的浪花。
師:嗯,大家輕輕閉上眼睛,想象涼涼的秋風輕輕吹過,秋姑娘把我們大家帶到了田野里。看一大片的稻子成熟了,金黃金黃,像鋪了一地的金子。啊,這一大片的金子還會像海浪一波波地動了。
(在教師描繪性的語言里,學生的臉上都散發出微笑,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說好美呀)
生美美地讀一讀兒歌。
師:在讀這一小節時,除了感受到美,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豐收。
師:找找兒歌中表示豐收的詞語,并用橫線畫出。
生匯報,師板書:魚蝦肥 瓜果香 翻金浪。
結合課文插圖,同桌互相說說秋天豐收的景象。
師:如果再讓你讀這一小節你會怎樣讀?
生1:快樂地讀。
生2:美美地讀。
生3:邊在頭腦里想象著豐收的樣子邊讀。
師:是啊,金色的稻子,肥美的魚蝦,香香的瓜果,多美呀!那就請大家想象著這樣的畫面快樂地讀讀吧
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在情境中感情朗讀,在讀中感悟語言,內化語言。
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畫中寫文
教學《秋天到》后,讓學生把看到的秋天景象畫下來。我特意選擇了一幅有近景和遠景層次搭配的圖,讓學生進行說話與寫話的練習。這就是典型的以文配畫,并且利用遠景與近景的搭配訓練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讓學生按條理說完整話。通過同桌互說、指名說、評說,然后再讓學生各自動筆寫一寫。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進行習作練習。學生的習作如下:
美麗的秋姑娘用自己打扮大地。瞧,小朋友像小蜜蜂一樣跑出來,摘起甜甜的果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小朋友說藏在果子里的是歡歌笑語的滋味。小朋友讓我告訴你們,秋姑娘不只在落葉里,還在美好的時光里,讓我們開心地歡迎她吧!
葉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新語文就是關注生命、生活、生態,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感悟、體驗、對話,要培養學生的語感、思維和靈性。“戲蝶未成夢,嬌鶯語更夸”,在學生天然無偽、清新自然的心靈里,作為師者的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用清澈的眼睛去觀察大自然這幅偉大的畫,在自然中徜徉、洗滌、感悟,用語言文字去留住自然,去構筑心中那彩色的夢。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