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哲
【摘要】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知識內容。因此,教師要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果。因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各項教學策略給出了詳細分析,對語文古詩詞的日常授課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創新;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標準中,非常注重教學的創新性,要求在語文日常授課中,要移除傳統教學的弊端,應用全新有效的教學方式,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高中語文詩歌授課中,詩歌本身承載了詩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負和追求等,當詩人將這些思想情感都寄托在了簡單的詩詞中,如果對其沒有濃厚 的學習興趣,會感覺詩歌的學習非常枯燥,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應用各項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有深層次的感悟,提升語文素養。
一、從誦讀出發,體會詩詞中的意境
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從誦讀出發,在多次朗讀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詩詞的感悟能力,注重讀在學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古詩詞中會含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哲理,學生在有感情進行朗讀過程中可提升對古詩韻味的感受,深入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學習中,需要學生細細品味《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意境,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因此,在對詩歌進行詳細分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歌的節奏有良好的把握,在閱讀中力求抑揚頓挫、身臨其境、聲情并茂,以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力求做到感受詩人的主要內心情感,并將之融入朗誦中。在學生多次進行朗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想象:周瑜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裝束極為儒雅,神態極為悠閑、從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的樣子等。這樣的授課過程,不但使學生更好地感悟了作者的內心,更提升了古詩詞的體驗。
二、從興趣出發,體會詩詞中的美感
詩詞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內容,但由于詩歌的年代與學生生活的年代有較大的跨度,有時學生對其學習的興趣并不濃厚,如果缺乏了興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應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升興趣,體會詩詞中的美感,從而喜歡學習詩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琵琶行》的學習中,需要了解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能夠從各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在教學前,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為小組布置學習探究的任務,其中小組成員要自己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寫《琵琶行》時的年代背景,以及通過《琵琶行》想表達自己怎樣的心境。學生在自行探究過程中,會了解年代背景,拉近與作者的距離。之后,在課堂上,讓小組成員分享自己查找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自己對其有什么理解。小組成員在查找資料過程中,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希望能夠對作者和這首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這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帶領學生分析詩時,由于學生對年代背景有所了解,不會與作者有年代的距離感,更能感知作者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感受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明白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三、從情境出發,體會詩詞中的心境
古詩詞當中,能夠以最簡練的語句表達作者的情懷,其詩中的場景可以古樸典雅,也可以氣勢磅礴。有些詩詞體現了作者的家國情懷,陸游的《示兒》、杜甫的《春望》、岳飛的《滿江紅》;有些詩詞體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王維的《老將行》等。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其中作者的心境和含義的理解有時會不透徹,所以教師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歸園田居》教學時,需要學生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象。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這首詩中描繪的場景播放出來,如:“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使學生感受其中的平淡和美好。并提問學生,為什么陶淵明不做官,要過如此平淡的生活呢?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在對每一個場景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漸漸明白《歸園田居》描寫的是詩人為了擺脫污濁的官場,自愿來到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更能明白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失望,也明白作者追尋樸實的心境,不要榮華富貴的瀟灑,追求真實、正直、不虛偽的人的本性。從情境出發,使學生更加體會到了作者的心境。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一直都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由于生活的年代、文化背景等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會有些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意境、美感和心境等,使學生喜歡學習詩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海英.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2016 (5).
[2]聶瑞芳.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6).
[3]邱宗林.高中語文古詩詞“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