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莎
【摘要】全面“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積極響應了當下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素質教育,旨在培養更多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當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存在實施效率不佳的情形。鑒于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探討一下針對實施效率不佳的這一情形,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全面地推行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容 易塑造小學生健全的人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小學語文能夠極大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并且其作為學習基本的漢語言知識的主要學科,從某種程度上講,語文基本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素養的高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素質教育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基本素養,能夠幫助每一位小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重視在課堂上推行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與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更新教育思想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往往是老師為主體,按照教學要求向學生講解語文知識,并且在教學理念上缺乏創新,不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就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每一位小學老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注重“教”與“學”的平衡,嚴格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傳遞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第二,充分在課堂上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上,教師往往會忽視對學生主動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多加關注,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既要提高學生的智商,又要提高學生的情商;既要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要培養小學生創新、實踐等方面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要融入學生中去。素質教育要求每一位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創新、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要優化、創新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改變“應試教育”下的“漫灌式”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優化新型的教學模式和課堂傳遞語文基本知識的方法。借助多媒體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且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誘導式、討論式以及啟發式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對某一篇課文的看法,探討作者表達的情感等。在小組談論中,每一位學生都積極暢所欲言,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因害怕、羞澀等而不敢發言。通過優化、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在課堂建立起輕松的教學、學習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讓每位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中來,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此外,在優化、創新課堂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水平以及學生個性的差異,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指導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提高他們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三)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積極、耐心地為學生解惑。質疑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的重要反饋,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大膽地提出問題和質疑問題,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另外,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尋求老師、同學的幫助,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提問和質疑時,要耐心地給學生答疑解惑,不要懼怕學生的提問,多鼓勵和表揚學生這種提問問題的行為,以此來慢慢培養小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要創設交流情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對小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創設交流的情境,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眾所周知,語文是傳播漢語言的重要載體,在傳播過程中需要創設一定的交流情境。因此,在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課堂,要營造良好的交流環境。例如故事類的文章,如武松打虎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話劇等形式的表演,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再如詩歌等類型的文章,老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舉辦一次小型的朗誦比賽,通過朗誦,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除此之外,通過創設課堂學習交流情境,濃厚課堂學習氛圍,感染他人,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斗志與激情,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的別樣魅力,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在語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對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重要意義。當下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時期,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人文素質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緊迫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才能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凱.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7).
[2]賀紅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J].新課程學習(下),2014(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