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
基于建構主義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陳希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
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教學多元化的局面,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水平都有所提高。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將其應用到藝術設計中必將帶來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又一次飛躍式的發展。本文將對此做出深入研究。
建構主義 藝術設計 改革研究
建構主義在給予學習具有時代性的新的意義方面有著創新性的價值,為建構主義理論實踐與藝術設計中帶來可能。
在傳統的教學領域中,教師一直都以主導者的身份教導學習,強制的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接受知識時很被動。在藝術設計的教學中,強制的灌輸性學習,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磨滅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作為支持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存在,鼓勵學生‘發現學習’,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對藝術設計的看法,更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單單是一味的模仿前人,而是創作出屬于自己的新的作品。創新性在構建的過程中是有目的性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多的是完成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認知的構建。
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服務的目標就是學生,教學的成功就在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自身的轉變。教學不僅是教導學生,更是學生和教師一起進步。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賦予知識新的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主動對自己未知的藝術世界進行探索和求證,培養自身對藝術設計的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地知識索取者和探索者,在學習中完成思維的學習和完善,構建完善的學習結構。
在社會活動中,每個人只是群體的一部分,不能脫離而獨自存在,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需要共同合作。 增加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理解方式,在思想的碰撞中發現更好的方法。這種合作不僅發生在學習者之間,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也需要合作。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教師成為了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前進方向,更能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提高教學的教學質量。
從最早的團教育、工藝美術教育,到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幾經改變,其中既有歷史的沉淀,又有新事物的吸納。最終形成的藝術設計的教育模式也是傳承與變革的結合產物,在對工藝美術教學體系的繼承和發脹的基礎上構建出來,教育模式更加完善與先進。在一方面,繼承了原先的教學班底和部分的教學傳統、課程體系;另一方面,崛起的藝術設計觀念促進了舊的體系的革新。在這樣的環境下,藝術設計教學體系逐步形成。
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新興的教育理論,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舊教育思想的碰撞不可避免,但是碰撞過后留下的必是傳統教育的精髓所在,又可以快速推動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發展。建構主義教育模式中,知識是在不斷發展的,學生要學會‘發現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探索,努力發掘發展自身的潛力。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創新型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和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在事實上和價值上存在著差異,當他們之間有共同認知的價值取向,即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學習,所以這兩種模式經過長時間的磨合之后也終將相互融合。
中國的教育正處在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在教育改革是難免會遇到困難,即建構主義方向的改革。藝術設計教育也不可避免有著這種困難,但在困難處理之后藝術設計教育將迎來新生。建構主義作為新的教育理論,不僅以學生為主,還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與背景的結合,采用多種辦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這種見解與藝術設計教學的觀點不謀而合。由此可見,在藝術設計教學領域中,建構主義理論的發展趨勢從融合走向了兼容。只有通過與藝術設計教學未來發展趨勢的兼容,與傳統教育模式的融合,建構主義才能真正被教育者接納,為藝術設計教學事業帶來新的發展。
雖然教育界對建構主義的研究在不斷加深,但在應用于藝術設計教學還是缺乏認同。建構主義理論實踐于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困難需要由教育工作者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實現兩者兼容,改變學生一直以來的被動學習的習慣,使其在未來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充滿活力。
[1]胡斌武,吳杰.建構主義教學論述評[J].電化教育研究.2002(07).
[2]高文,徐斌艷,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陳希,(1982.12.-)女,漢,長沙,碩士研究生,講師,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