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杰
(南京工業大學 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1800)
"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研究
高林杰
(南京工業大學 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1800)
"互聯網+"的發展給高校圖書館服務改革帶來了新的挑戰,傳統的服務模式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文章通過對"互聯網+"思維以及"互聯網+"背景下讀者服務需求進行探析,梳理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的不足,構建"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路徑.
互聯網+;圖書館;服務路徑
"互聯網+"借助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實行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發展的融合.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也需要改變思維方式以求順應發展趨勢,獲取創新發展的路徑.已有多位學者對"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策略進行了研究.向宏華[1]通過對"互聯網+"研究背景、概念與內涵的分析,提出推進"互聯網+"知識服務理念,打造以人為本、開放共享、跨界融合、協同創新的行業生態是當前圖書館發展的最優路徑.楊曉東[2]闡述了"圖書館+"與"互聯網+"場景中的用戶需求相結合,形成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服務模式.要求樹立互聯網思維、面向下一代圖書館的平臺化建設和制度保障是"圖書館+"的實現路徑.賈西蘭等[3]通過對"互聯網+"時代的軟件特征與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特征的對比以及Alma試用體會,分析了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應有的基本特性,并討論了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理念、途徑、需注意的問題等.于世花等[4]研究了"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與智慧服務構建的必要性、服務構建機制以及構建的現狀.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互聯網+"思維與圖書館服務現狀進行分析,并從筆者工作經驗角度梳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的不足,最后構建"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路徑.
據資料記載,最早提出"互聯網+"概念是在2012年召開的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發表的有關"互聯網+"的主旨演講.他指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傳統行業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如果還存在尚未改變的領域,一定意味著存在商機.同時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應該是所在行業的服務和產品,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找到若干的想法,而如何找到所在行業的"互聯網+"機會,是所有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騰訊CEO馬化騰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企業能力的體現,或者理解為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同時對這個行業是一種提升.他認為,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所有行業都可以應用.類似的,阿里提出的"互聯網+"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與應用的過程.隨著"互聯網+"概念被各行各業積極響應,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和知識組織的服務機構,也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制定"互聯網+"的發展規劃.
在"互聯網+"背景下,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對新知識也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不過由于網絡技術的發達,就會使網絡資源信息的不確定性提高,大學生為了獲得更有價值可靠的信息,就需要持續提升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和利用能力.信息社會不僅要求大學生掌握本領域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科研能力的提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當先改變服務模式,從而滿足大學生學習能力需求的提升.
高校圖書館盡管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但信息社會的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已不只是圖書館提供的資源范圍,比如很多大學生希望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利用能力,然而這個要求在"互聯網+"環境下還未得到滿足,高校圖書館還需要擔負適應新時代下服務的職能,以便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實際需求.高校圖書館也要加大對硬件條件的改建力度,注重培養大學生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這樣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知識服務.
網絡資源的日趨豐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生存的社會信息環境,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普及也在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升也勢在必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盡管服務模式和內容都在拓展,但在"互聯網+"環境下,還存在不足的地方.(1)信息服務與讀者需求不匹配,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對讀者的需求不夠敏感,缺乏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意識,一般都是等待讀者上門,沒有主動開展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等培訓活動,導致大多數讀者不了解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就更別想讀者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高校圖書館門戶網站提供的服務內容也只限于常規的館藏查詢、中外文數據庫、動態新聞等方面的內容,絕大部分讀者也只是使用數目查詢功能,這樣導致學生的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服務.圖書館服務能力欠佳,不能對讀者產生的數據進行挖掘,無法根據讀者變化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2)"互聯網+"環境下,要求圖書館員對新技術應用能力更高,然而圖書館館員對新技術的開發利用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之間還存在很大距離,館員的綜合素質難以滿足高質量服務工作的需要.(3)圖書館的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對新技術的開發使用,多數高校每年采購完新增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后,所剩的經費已不能購買高昂的設備以及分散無需的網絡資源的收集利用資金,這樣所提供服務范圍有限,也就不能滿足用戶的服務需求.
"互聯網+"思維是推動圖書館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假設圖書館員不能與時俱進地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圖書館發展的失敗將無法避免.網絡信息資源的爆炸式增長,促使圖書館要改變以購買紙質資源和數據庫資源為主的理念,而應以用戶需求考慮去構建虛實結合的館藏資源,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借鑒"互聯網+"思維開展服務工作.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數據思維,通過對移動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圖書館館藏書目系統應用過程中產生的用戶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用戶的搜索習慣和借閱信息,為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和推送做好數據存儲,用戶希望在海量的數據資源中快遞精準的獲取想要的數據資源,這些是圖書館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圖書館才可以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資源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借鑒互聯網+的跨界思維,嘗試與本地的其他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服務機構進行聯盟,通過聯盟協作方式構建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的數字資源體系.不同高校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上都有所不同,并且讀者在閱讀偏好、信息意識上也會有區別,這都為高校圖書館開展聯盟提供良好的條件,合作院校圖書館通過文獻傳遞方式共享信息資源.伴隨著社會化網絡資源的快速增長,圖書館員還可以進一步擴大電子資源的配置范圍.互聯網上有大量免費的非結構化優質資源,比如網絡公開課、MOOC課程等,但是因為這些資源未經整理,不便于用戶查找和利用.高校圖書館可借助自身對資源處理的優勢,對優質資源進行收集,分類呈現在圖書館門戶網站上,方便用戶快速檢索想要的優質資源.
"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三大最新的信息技術.有人說,沒有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出現,互聯網就不能實現真正的人與人、人與物的大互聯.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便捷的信息服務平臺,可以豐富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通過信息服務平臺可以一站式檢索信息,當用戶想要獲取資源時,只需要輸入檢索詞就可以獲取平臺上的所有資源,從而減少用戶檢索時間,提高檢索效率.目前多數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平臺是移動圖書館和微信圖書館,在微信迅速普及的當下,已經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圖書館開發微信公眾平臺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微信公眾平臺和移動圖書館上都可以實現資源的檢索和讀者借閱信息的查詢功能.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能是服務廣大師生,幫助他們快速高效地獲取有價值的資源進行科研活動.圖書館館員應以師生需求為出發點,利用大數據技術,主動收集挖掘讀者的借閱特點,為其提供精準化的信息服務,定期推送定制服務,為他們學習提供支撐.
"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高校圖書館傳統的服務形式,是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新型模式.利用"互聯網+"思維,高校圖書館應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及時轉變傳統服務方式,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舉措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如此才能幫助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1]向宏華."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4):5-10.
[2]楊曉東."圖書館+":面向"互聯網+"時代的圖書館服務模式[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3):62-67.
[3]賈西蘭,李書寧,吳英梅."互聯網+圖書館"思維下的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J].圖書與情報,2016(1):44-48.
[4]于世花,張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與智慧服務的構建[J].出版廣角,2017(2):6-8.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library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Internet +" thinking
Gao Linjie
(Library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library service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 will be greatly impac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net +" thinking and reader service nee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xplores th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 mode, to build the innovation path of library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Internet +".
Internet +; library; service path
高林杰(1989- ),女,江蘇沭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信息素養教育與信息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