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恒 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
探究信息技術在中職電子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利與弊
閆利恒 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又在中職電子專業課堂教學中有著怎樣的應用呢?筆者試著從探究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利"與"弊"著手,希望能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等課堂內涵建設方面有所收獲。
信息技術 中職電子 課堂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仿佛就是教材、黑板、粉筆就可以完成的,這種模式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在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后,師生能夠共享最前沿的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模式中,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給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
中職生在以前的初中時多屬于“學困生”,他們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將信息技術融于課堂教學后,可以為學生創設各種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到《電工基礎與技能》中的電容器、電容時可以用flash動畫來展示,通過動畫展示學生啟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多樣化,豐富師生的教學資源。例如《維修電工技能實訓》中的三相異步電動機星三角降壓起動控制原理,其電氣原理圖較為復雜,連線較多,如果僅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則較為浪費時間;只用PPT展示又不夠準確、直觀。采用仿真軟件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能使原理清晰準確,而且還可以仿真操作。多種信息手段的綜合應用、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在中職電子專業課堂教學中,枯燥的理論、乏味的概念對學生來講基本是沒有吸引力,在突破重難點方面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就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形象具體又聲色兼備。例如基爾霍夫定律這種小實驗就可以利用基爾霍夫虛擬試驗臺來演示實驗過程。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恰當地選用能夠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輕松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個別實踐教學中,信息技術替代了一切, 泛濫到了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例如: 有些教師上課只是為了展示而展示、表演而行而上,實際用途不大,只是在中職電子課堂上生搬硬套的使用所謂的信息技術,沒有很好的把課程的重難點融入課堂。這樣的泛濫只會讓學生無所適從,更惶論知識的思考、理解和吸收。
在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如果說電子專業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排在多媒體教室上,其實質也不過是由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改成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滿堂灌,依然是沒有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這樣,信息技術主導一切課堂教學中,既沒有體現教師的主導性也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本末倒置,顛倒主次。
實踐性是電子專業最大的特點,而電子專業的專業課程不論是《電工技能實訓》還是《電子技能實訓》都有大量的實驗課,如果將電子專業中所有的實驗課都只用“虛擬”設備來來完成,而不讓學生真正地動手實踐,虛擬操作從培養學生技能上來講是不利培養技能的。
信息技術教學應該以"簡單、實用"為原則,不能嘩眾取寵。有的教師特別重視對各種各樣的媒體效果的追求,例如動畫、聲音、特效等,如果毫無選擇地將它們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天花亂墜的各類效果中學習,學生不僅眼睛看得金星直冒,同時耳朵也會聽得心煩意亂。這樣不但沒吸引學生,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無關的問題上去,達不到想要教學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不受其它因素影響,信息技術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一個指引的作用,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興趣,自已去學,自已想去鉆研,自已去體悟,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創造性。
總而言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課堂效益更高,不是為了政策、形勢等外界因素而去表演、去作秀而使用信息技術。正確的做法是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各種手段,再結合中職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教師難表達、學生難理解的內容去有效設計課程,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讓我們的課堂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更上一個層次。
[1] 薛繼風.試論職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的職業生活化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2016(01)
[2] 林麗琳.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5(42)
閆利恒,女,1983-,河南襄城人,漢,大學本科學歷,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電子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