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邳州:著力構建扶貧政策落實長效機制
周曉燕/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邳州市港上鎮前湖村
近年來,邳州市緊緊圍繞“富民增收”這個核心,深入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全力推進。去年初邳州市認定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41857戶、107907人,經濟薄弱村50個。經過努力,當年完成3.2萬人口脫貧,19個經濟薄弱村綜合服務中心達到“七室兩超市一廣場”的標準,13個經濟薄弱村年集體收入超過18萬元,實現脫貧目標。今年,邳州市20個經濟薄弱村綜合服務中心全部建成,9個扶貧產業項目及13個集體增收項目有序推進,計劃年底完成3.5萬人口、13個經濟薄弱村脫貧目標。
全面落實《江蘇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嚴格執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要求。一是市委市政府把農村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制定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出臺了《邳州市十三五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市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陽光扶貧辦公室”,組織協調、監督推進全市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二是統籌推進精準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綜合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能力。三是切實加強扶貧資金與項目建設管理。省、市、縣安排的各類扶貧資金實行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用于項目建設的資金,統一規定按項目建設進度進行序時撥付。扶貧開發項目因地制宜,實行項目責任制及合同管理制度,同時加強對項目資產管護。
精準識別,嚴格落實建檔立卡政策。把握 “兩個依據”,嚴格按照“兩公告四公示”要求,逐戶核對信息,全面完成建檔立卡動態管理系統。明確了“扶持誰”的問題,奠定了“扶真貧”的基礎。成立“陽光扶貧辦公室”,建設并運行陽光扶貧監管系統,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留痕上傳,實時接受監管,確保精準扶貧健康規范,低收入人口精準識別準確率達到100%。
精準施策,全面落實產業扶貧政策。一是實施扶貧項目促增收。2017年省財政精準扶貧資金3236萬元及邳州市配套648萬元,用于實施9個產業項目,精準到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年終項目收益全部用于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分紅。二是推動行業幫扶助增收。對2800多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實施金融扶貧,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300萬元,扶持發展生產經營項目2000多個。對6631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在校生落實補助資金418.197萬元。對1061名低收入人口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對73365個低收入人口代繳新農合資金1101.475萬元。全面落實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醫療費用補助政策,今年以來,邳州市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實施重特大疾病救助22514人,救助金額2087.71萬元。所有措施填入幫扶聯系卡,讓低收入農戶住院享受扶貧補助。三是筑牢保障底線保增收。將符合五保、低保的低收入農戶全部納入政府保障范圍,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四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項目,促進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增收。今年省、市、縣財政扶持資金及掛鉤幫扶資金累計1950萬元(其中省級600萬元,市級610萬元,邳州市610萬元,掛鉤幫扶資金130萬元)用于村集體增收項目,實施13個村級增收項目,項目類型分別為門面房建設、設施大棚、標準化廠房、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等,拓寬了村集體增收路徑。2017年投入1680萬元用于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其中徐州補助560萬元,邳州市配套660萬元,鎮級配套460萬元),目前20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實施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全覆蓋,認真落實掛鉤幫扶政策。邳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鎮級黨委政府、后方幫扶單位、幫扶工作隊員三個考核評價體系,全面落實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邳州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包掛兩個最薄弱村,派駐50名機關干部擔任經濟薄弱村第一書記,選擇50家機關事業單位和46家優勢企業掛鉤幫扶50個經濟薄弱村,23799戶一般貧困戶實現了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全覆蓋。
扶貧工作隊伍相對薄弱。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把扶貧工作提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各級部門也都把扶貧工作作為政治任務落實,但是基層工作任務艱巨、人手短缺、壓力大,部分地區扶貧隊伍沒有正規建制、專業工作人員缺乏,影響了扶貧政策的落實和扶貧工作的開展。
扶貧對象精準識別難。貧困戶的貧困程度難以鑒定。依據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確定貧困程度,由于缺乏剛性標準,農民收入渠道多雜小且難以核算,要把貧困家庭的貧困程度進行排列、比較確定精準貧困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扶貧項目建設手續復雜,收益難保障。特別是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用地等手續需要報批調整,為不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出現邊推進項目建設邊辦理各類手續的情況。部分項目建成后,由于產品市場行情波動大,項目收益時間長;部分門面房項目完成后沒有及時運營,給收益帶來影響。
強化領導責任,切實推動政府主導作用。精準扶貧工作能否向著預定的目標前行,關鍵還是看領導干部責任心和擔當意識,能不能當好“領頭雁”,做好“指南針”。必須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堅持市、鎮、村三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脫貧攻堅,推動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有效強化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縣、鎮、村三級扶貧隊伍建設,設置專職扶貧編制,強化政治業務素質,扎根一線,吃苦耐勞,配備專業扶貧人員,強化扶貧隊伍力量。選調充實人員,杜絕有名無實、蜻蜓點水式扶貧現象,確保正確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開發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大力培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扶貧要從輸血走向造血,產業扶貧是必由之路。從邳州市扶貧開發工作的實踐來看,堅持點線結合,統籌各級各部門扶貧專項資金,集中打造“三線扶貧產業項目群”,充分發揮項目集群的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后仍需因地制宜,以特色產業為依托,傾力推進產業扶貧,不斷提升產業規模效益,助推富民增收步伐。
多方凝聚合力,為精準扶貧提供強力保障。脫貧攻堅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靠政府部門“單兵作戰”顯然不夠,必須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才能聚集各方力量。24家徐州市后方幫扶單位、50家邳州市后方幫扶單位要以精準扶貧為導向,以項目扶貧為抓手,為加快經濟薄弱村發展和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積極出實招、辦實事,有力加快增收富民的步伐,全面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扶貧開發格局。進一步落實幫扶措施,讓貧困村多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讓貧困戶盡早脫貧。
積極創新機制,不斷增加精準脫貧動力。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手段,堅持點面結合,強力推進50個經濟薄弱村公共空間治理,把鄉村公共空間治理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集體增收相結合,與村莊環境治理相結合,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招標,規范公共資產運營,實現公共資源利用最大化、群體收益最大化,有效增加了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深入推進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土地集中輪耕、規模使用,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土地進行流轉,集中經營,有效拉伸邳州市扶貧開發的“經緯度”;積極探索建檔低收入農戶直接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機制,確保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精準到戶及使用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