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專家稱內地消費者2018年將在健身、體驗和高端產品上多花錢對26歲的上海居民維拉·韓來說,一張健身房會員卡、一次海外旅游和各種護膚品,是她新年的三大愿望。從事媒體工作的韓說:“健身卡和大把花錢買護膚品,是我欠自己的。”像她這樣做的大有人在。隨著可支配收入增多,中國消費者正轉向有益于健康的高端產品。
自北京承諾追求更平衡、更可持續的“新經濟”以來,一項促進國內消費的全國攻勢已頗有斬獲。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13年的47%增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64.5%。花旗銀行預測,私人消費在中國GDP中的占比將從2016年的39%增至2020年的43.8%。如今,中國城市的年輕消費者正不斷增加對與體驗和健康相關產品的支出。例如2013年至2016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方便面銷量銳減。日本方便面制造商日清食品——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五,12月初在香港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這凸顯投資者如今對中國消費者偏好變化的關注。與此同時,中國運動服裝巨頭安踏和李寧的股價都已強勁上漲,今年分別上漲49.3%和40%。
OC&C戰略咨詢公司合伙人帕斯卡·馬丁說,“從股價來看,為中國人的健康意識潮流提供產品的企業,往往比其他類型企業表現更好。”華爾街投行杰富瑞集團消費者分析師杰西卡·葉認為,未來3至5年體育用品公司將繼續受益于中國消費者對健身產品及服務增加的支出。對瑜伽和滑雪等小眾運動來說更是如此。
其他分析師提到高端產品以及更年輕消費者對此類產品支出的增長。今年此類企業度過了一個好年頭。與此同時,許多傳統零售商的日子不太好過。例如,一些糖果和巧克力生產商銷量出現下滑,因為未能及時完成向健康消費的轉變。馬丁認為,那些不能通過提供更具創意、更高端產品以把自己區別于其他品牌的公司,很可能陷入衰退。▲
(作者JaneLi,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