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煒
一、引言
多年來,我國的教育一直強調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德育資源被壓縮,另外隨著經濟文化的國際化,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之下,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高考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對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一大部分優秀的中學生選擇在高中出國,表明家長和學生對學校多元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使得我們的中學教育必須做出變革。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我校”)近年來探索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更多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其中,學生會的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探索,本文旨在研究學生參與學生會活動及其積極心理品質的變化,為教育改革提供建議。
學生會,歷來在中學階段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初中的學生比較幼稚,基本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普通高中的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時間不足。因此,一直以來,大多數學生印象里開始接觸學生會是在大學。高校學生干部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中堅力量,他們承擔著比普通學生更多的工作與責任,是最基層學生管理者,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是院系領導的得力助手,是學生活動的組織策劃者。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東西的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其矛頭直指過去傳統的“消極心理學”。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積極心理學倡導研究人們正面的、積極的心理品質,使研究者從多方面探討能促進個體產生積極狀態的各種心理因素。Seligman在《積極心理學導論》中認為“Positive personal trait”由主觀幸福感、樂觀、快樂和自決等構成。兩年后他用“Positive character”(積極品質)一詞,并認為美德和力量是個體積極品質的核心,具有緩沖器的作用,能成為戰勝心理疾病的有力武器。在某種意義上,Seligman是將美德和力量與積極品質等同看待的,對美德和力量的考察也成為積極心理學興起后研究的重點。
2000年7月在Christopher、Peterson
等人的領導下,研究者們通過拜讀大量名人著作,并從中歸納出了兩百種人類擁有的美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觀點都支持的6種美德,包括:①智慧與知識;②勇氣;③愛與人性;④正義;⑤節制;⑥靈性與超越。
當多數人只能關注高校學生會的時候,我校學生會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自成體系,從我校走出了一批批的優秀學生。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怎樣的機制能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如何影響學生形成積極心理品質。
二、學生會干部培養的現狀
我校各年段均有學生會的分支機構,主要工作時間為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等非畢業班年段,進入畢業班后學生就基本不承擔具體事務,所有成員加起來人數達400余人。學校初高中部各設一個學生活動中心,達兩千多平方米,由學生自主管理使用。
1.選拔
學生會成員的選拔是極其嚴格的。每學年初高中起始年段報名參加選拔的人數會達到所有年段學生的一半。經過嚴格的表格填寫,筆試、面試等篩選,其中只有60余人能進入學生會。所有試題,面試程序均由學生自己組織。
2.管理
學校所有學生活動相關事務都由學生會負責,學生會有自主的獎懲規則,起始年段學生干部經過一年實習由部門學生推薦可以實現晉升。
3.民主競選
經過一年的鍛煉,學生干部可參加全校學生會主席競選,當選校級學生會主席需全校公投。
三、積極心理學在中學學生干部培養中的應用
1.利用學生民主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
現在的“90后”乃至“00后”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能力較弱,但是他們思想活躍,渴望能獨立承擔責任,渴望能貢獻社會,他們追逐新鮮事物,他們敢作敢當。讓學生自主管理,更多地參加學校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
學校提供平臺,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聯合在一起,一方面豐富了校園文化,另一方面給學生干部提供了實踐鍛煉提高自己的機會。另外,現在網絡發達,學生在各種組織中會為方便工作建立各種QQ群、微信群等增加聯系,也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學生民主最大的好處是互相激勵,學生把自己當成組織乃至學校的主人,從而做事積極主動,發揮創造力。
2.讓學生干部體驗到積極的情緒
學生工作關系緊密,每份工作完成后都能及時收到反饋。成功是一切積極情感的源泉。“90后”學生普遍工作熱情高,但抗挫折能力比較薄弱,容易在工作中產生挫敗感。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干部無論在進步、成功乃至失敗都能從中汲取能量、收獲快樂。失敗并不可怕,學生工作沒有不能接受的失敗,指導者不宜太過嚴厲。學生干部管理系統也會在指導下自己形成自我教育的體系,把管理經驗代代相傳。
3.指導學生干部立足實踐,培養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中學生的特點就是熱情高,持續時間短。因為學業壓力等,參加短期活動容易,完成持續性的任務就比較難。所以一直以來,中學活動都是運動式的,像一陣風,過去就過去了。學生喜歡精彩熱鬧的活動,對于日常管理,長時間的社會服務等工作熱情不高。管理者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學生干部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踐,并借助組織或者群體的平臺展現自己,為自己帶來尊嚴、成就和幸福感的體驗。
4.培養學生干部健全的人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學生自主選拔的都是同齡人里各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干部在系統中一起工作互相學習,容易建立起堅固的友誼。積極心理學重視“賞識教育”,以尊重人性為基礎,激發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中學生有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學業壓力巨大,精力又是人生最旺盛的時期。參加學生會工作,正好也是一個情緒和精力釋放的突破口。學生干部在工作中會有意識地將自己的行為和目標進行比較,認清自己工作的方向,并及時修正自己的方式方法,不斷體驗正面情緒,這樣他們的工作熱情才會持續高漲。在青少年時期天天與人一起合作工作,共同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斷互相學習,自然會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學生干部培養的成果
1.提高學生干部的逆商水平
逆商即逆境商數,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商業咨詢家保羅·斯托茨提出。個體逆商越高,克服困難、擺脫逆境的能力就越強,成功的概率就越高。中學生社會經驗少,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學生會工作有機會面對眾人,如活動組織布置,都需要大量的溝通;外出活動拉贊助、談合作需要大量的勇氣和膽量,也有機會經歷挫折,并帶來思考。所以從我校學生會走出來的學生干部,高考沒有落榜的,基本沒有考試失常的,超水平發揮的比比皆是。如我校駱雅婷同生曾任學生會主席,用于學生會的時間很多,平時考試大都在10~20名之間,曾是2010年福建省理科狀元。
2.學生干部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很多人到了大學發現,從我校走出的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和其他人不一樣。吳成庚說:“一中學生會培養了他的大局觀,不再僅從參與者角度看問題,同時會從參與者角度考慮活動每個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執行力,時時刻刻保持持續的執行力,培養了應變能力,在不具備長時間冷靜思考的條件下及時做出反應等。”無論在大學中的學術活動中還是在各種學生組織中,我校學生干部都顯得游刃有余,多數學生干部都在重點大學的學生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我校也多次收到高校為之提供優質生源的賀信。
3.培養了學生干部的社會責任感
新一代的中學生,其中一部分學生家境優越,大部分物質都是富足的,他們渴望能貢獻社會,但是苦于沒有時間、沒有機會。那么中學生可以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做慈善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能做得很好。“薪火相傳,愛心接力”活動已經成為我校學生最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幾年來,學生參與慈善的熱情愈發高漲,聯合廈門市內所有其他學校學生一起做公益活動。學生自發組織的這個活動獲“廈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活動評選”一等獎第一名。學生在這樣的校園文化中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回饋母校。我校每年畢業生通過“畢業生進階計劃”“朋輩”大學等活動回饋母校的師弟師妹。他們把大學的經驗傳遞給新的學子,讓他們少走彎路。
4.豐富了校園文化
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是文化,其中的核心是學生。學生自發組織活動,自主參加學校的管理形成我校的特色文化。用積極的態度、勇于擔當責任還有樂于奉獻的美德等集體意識讓學生互相影響和熏陶,這本身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音樂廣場,各種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有地方發泄情緒,有地方學習面對挫折學會溝通、學會快樂、學習樂觀。
5.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積極心理學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治療,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積極的競爭環境。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來源于考試壓力、人際關系、家庭矛盾和戀愛問題。其中,學生活動本身會分散學生的精力,讓其不會只關注學習,舒緩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逆商即抗挫折能力。和諧的校園文化本身也讓學生之間包括師生之間有良好和諧的關系。學生在學校學會體驗生活、學會貢獻社會才能更好地與家人相處,會更加孝敬父母,同時也能更成熟地處理情感問題。
五、總結
對學生會管理領域的文獻研究大都是國內高校,中學階段的基本為零。我校在這個領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學學生會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無論是對學校的管理還是對學生的培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