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紅
“成績雖然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但是,是非常重要的標準。”對于這句話,我深有體會。不要說高考、中考以分數“論英雄”,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小學,成績也是十分重要的。后進生是教師心中的“痛”。作為一名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輔導與轉化后進生的艱難。下面,結合班中的幾個實例,談談我輔導和轉化低年級后進生的一些心得體會。
個案一:小劉是一個特殊的小男孩,他的“特殊”表現在:有點自閉,說話結巴,不聽老師管教,上課時不聽講,在桌面上亂涂亂畫,亂扔紙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次測驗考試,不答題或胡亂寫一點點,甚至不想拿試卷。每次測驗考試,分數總在0~10分之間。老師想辦法輔導他,但他總是哭著說“不會”。跟家長溝通,家長也表示很無奈,不愿與老師交流,不愿暴露自己孩子的缺陷。
個案二:小王是一個“城市留守兒童”,精力無法集中,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他的書寫速度更令老師擔憂。每次測試考試都不能按時完成答題,少則有三分之一題目無法完成,多則有三分之二是空白的。所以他的分數也很低。照管他的奶奶無可奈何,在遠方工作的父母也束手無策。
個案三:小黃是個文靜女孩。她不愿開口讀書,不敢當眾發言,對學習不感興趣,學過的知識不能很好地掌握。據家長反映,她在家也不讀書、不背誦,聽寫生字詞不過關,家長也沒辦法。她的考試成績只有三四十分。她的奶奶每次見到老師,總是眼眶里飽含著傷心的淚水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孫女不是讀書的料,我們也沒有辦法呀!”
我擔任這個班的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已經兩年了,每個學期的期末成績總比不上其他班級,這些后進生就成了我心中的“痛”。其間,我曾虛心地請教過同事,找過家長,向校領導反映過……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之后,我的心才慢慢平復下來,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出發,尋求最佳的幫教方法,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是放寬心態,坦然接受后進生。這個班的情況是眾所周知的,后進生多,不僅語文學科成績差,數學學科成績更差。校長也曾安慰過我:只是分班不均衡罷了。他還對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說實在的,后進生也想進步,只是他們比別人遲起步,在幼兒園純粹是玩過來的,沒有學到知識、打好基礎。加上家長不重視、不關心,放任了孩子,使孩子變成了后進生。其實,對學生來說,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與人交往和適應社會,遠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因此,我不與他人作比較,只跟以前的自己比,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班級,坦然接受班中的后進生,陪伴他們成長,與他們共進退,不再把后進生當成自己心中的“痛”。
二是關懷重視,重新接納后進生。后進生是班中的弱勢群體,必然會受到教師的忽視和同學們的歧視。他們最需要的是大家的關懷和重視。我一改以往帶埋怨的眼神,以關切的微笑的表情面對他們,讓他們感到老師沒有嫌棄他們,更沒有放棄他們,而是愛護他們、關心他們。我不僅一如既往地耐心輔導他們,還動員班干部、學優生與他們結成“幫學”小組,關心他們,和他們交朋友,跟他們一起玩耍,利用課余時間來輔導他們,讓他們融入班級大家庭,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友愛。事實證明,這有助于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三是善于觀察,挖掘后進生的優點。其實,只要你平時多留心觀察,不難發現后進生有不少閃光點,只可惜這些閃光點被成績差的陰影遮擋了。我們要善于挖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引導和鼓勵,讓他們發光發熱。比如,小王熱愛集體,樂于助人,積極為班級、為同學做好事。有一次,班中有一個學生在美術課上嘔吐了,當時沒有一個同學主動站出來幫忙。這時,小王卻主動取來掃把和抹布,把地上的嘔吐物清掃干凈,再把那個嘔吐同學的桌面擦干凈。他不怕臟、不怕累,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整個清掃過程。后來,我得知此事也很感動,并當眾表揚了他。我清楚地看到了小王臉上流露出來的天真無邪的笑容。以后,他更積極地做好事了。
四是加強溝通,與家長配合教育。我多次尋找機會與家長談心,規勸家長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教育孩子不單單靠教師,更要靠家長的配合教育。教師只教你的孩子幾年,而你卻要面對孩子一輩子,教育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大事。通過多方面的談心溝通,后進生家長的行動變化令我較為滿意:小劉的爸爸每天按時送孩子上學,而且在進校門時反復叮囑孩子要聽老師的話,要遵守紀律,不要亂丟垃圾,還在家里督促孩子做一些練習題;小王的媽媽毅然放棄了遠方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孩子的身邊,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帶他參加相應的培訓機構的課程,以使孩子提高自控力,提高書寫速度,督促孩子進步;小黃的父母也重視起來,買來與課本相配合的光盤,利用晚上和節假日時間教孩子讀書、背誦、識字。
正因為家校的通力合作,后進生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各方面的素質也有所提高。本次期末考試,除小劉不合格之外(已提高到20分),其他后進生都合格了,班級的整體成績也相應提高了。
不要把后進生當成我們教師心中的“痛”。勝利的曙光就在我們面前,唯有繼續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我堅信:前途有險阻,只要肯登攀。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甘光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