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妹
摘要:提高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對初中生的閱讀和寫作成績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地多看各種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有效預習、自覺去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建議
隨著教學水平的提高,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閱讀更多的是學生個人的體驗和感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放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習慣和文學修養。
一、 注重預習,增加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樣,學習也不例外。學習需要在課前提前做好預習,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對上課要講的東西有大概的了解和屬于自己的理解,才能把握住重點和難點,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有針對地進行聽講。一些學生沒有自主預習的好習慣,這樣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就只能跟著老師的步伐進行聽講,心里沒有針對性和重點、難點的意識。這樣就會導致聽課的時候盲目地進行聽講,原來會的知識依舊會,不會的知識依舊沒學會,這種低效率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努力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一方面,老師要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比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找出自己覺得文章中表達比較好的句子,并指出原因,然后在上課的時候組織大家進行討論;另一方面,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對文章的體系結構和內容形成自己的理解,比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每人都提出一點對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然后上課的時候提出來讓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可以讓別的同學或老師為之解答,這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二、 注重拓展,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后課外閱讀的基本知識儲備到了一定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才會有質的突破。因此,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給學生穿插別的課外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社戲》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參讀一下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比如《風箏》和《藤野先生》等等。這樣學生就能對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手法形成一定的了解,對魯迅先生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思想的理解也會加深,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能加深對文章閱讀能力的理解。但是,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盲目地進行海量的閱讀,不然這樣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初中學生并不具備自主選擇課外讀物的能力,
在這個時候老師要注重引導、教會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標準。可以是選擇同一個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選擇與本文章表現手法相同的作品。
三、 培養自主閱讀意識,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和閱讀是相互輔助,相互聯系的。廣泛的閱讀和知識儲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寫作能力的提高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首先,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著自主閱讀。只有學生心里有愛閱讀的意識,真正的有了對閱讀的興趣,才能提高閱讀能力。其次,閱讀的時候要求學生能夠有一定的思維邏輯能力、文學修養、語言邏輯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這些能力也是寫作的時候不可或缺的。學生平時練寫作的時候可以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學著形成自己的理解體系。這樣在閱讀的時候就可以設身處地地置于那個境界當中,去體會作者寫作的良苦用心和心理感受,能夠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現在的初中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討厭寫作,不會寫作,歸根結底是因為腦袋里面沒有素材積累,也沒有一定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就會增強,寫作的時候就會有素材可以寫,這樣寫作能力會大大地提高。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像數學那樣有那么多生硬的理論和準確答案。理解能力對于語文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對閱讀水平的提高也很重要。而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平時不斷地閱讀大量的文章。因此,老師在平時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去閱讀,而不是被老師逼著閱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的時候用心去體會,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去解決。這樣比老師逼著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關注個體差異,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心
雖說初中生的語文成績不像數學成績那樣參差不齊,但是在閱讀方面不同學生的表現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學生平時把時間都用在了別的興趣愛好上,比如畫畫和其他才藝,導致了沒有過多的時間提高閱讀量,這樣閱讀水平就會有一些欠缺,他們可能就會對閱讀喪失學習興趣。而有一些學生平時就將閱讀看成了一門興趣愛好,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有自主閱讀的習慣,這樣的學生閱讀能力就比較強一些。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從他們的本質原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克服心理恐懼,樹立自主閱讀的自信心。尤其是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做到具體原因具體分析,看看學生究竟是因為平時沒有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而導致的,還是由于對閱讀沒興趣導致的。針對平時沒有時間進行閱讀的學生,老師要及時地和他們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到學生的閱讀現狀,減少學生平時的學習其他才藝的時間,留出時間來讓學生增加閱讀。針對對閱讀沒有興趣的同學,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有趣,比如,老師可以先推薦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故事類的文章給學生看,慢慢地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狀態。
五、 激發興趣,加強延伸與補充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學生的學習也很類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僅僅四十分鐘,能夠學到一些東西,但是并不能夠完全學會。因此,課外的努力也很重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
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朗讀興趣班、讀書興趣班或是寫作興趣班。朗讀興趣班可以讓學生在探尋朗讀語調、語速的過程中琢磨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流露以及更好地感受文章的主旨。參加讀書興趣班可以起到督促學生閱讀的作用,提高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相互交流探討,獲取讀書經驗。寫作興趣班在訓練學生寫作的時候,讓學生明白平時積累閱讀素材的重要性,能夠督促學生養成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進行名言警句的積累的良好習慣。
老師還可以平時在校園舉辦一些小型的語文知識競賽或是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學校外的語文競賽。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閱讀的重要性還有課外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這樣對于他們養成自主閱讀習慣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生在參與這些競賽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對語文學習和自主閱讀的興趣。尤其是獲獎的學生,自信心和自主閱讀的熱情會大大地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增加了,這樣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比較強的科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的用心,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現如今,初中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廣泛關注。閱讀能力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它和學生的思維邏輯、需要理解、文字表達和文學素養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從這幾方面綜合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比賽來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要引導學生培養自主閱讀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課外延伸,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參考文獻:
[1] 吳曉霞.關于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的現狀分析[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9-102.
[2] 李曉月.淺析初中語文自主閱讀存在的問題[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3):380-482.
[3] 王銘.針對我國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的現狀進行的研究及相應的案例分析[M].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