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星
摘要:100米跑是田徑運動中觀賞性極高的項目之一,它對運動員身體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要求非常高,同時對運動員的瞬間爆發的能力也非常高。100米跑的技術包括起跑技術、起跑后加速技術、途中跑技術和終點跑技術,在運動訓練過程中,要發展短跑技術,必須對短跑的每個技術進行準確地分析和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本文針對100米跑的終點跑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做實驗對比,試圖找出最好的終點跑技術。
關鍵詞:100米短跑;終點跑技術
一、 前言
100米跑全程技術,可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四個部分。短跑成績為好是由起跑的反應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時間和距離,以及各部分的技術完成的質量決定的。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更加強調重視短跑技術的規范結構動作,在終點跑技術中,如何讓速度更快,盡可能的壓縮每一個百分之一秒,往往是決勝的關鍵。雖然在100米跑中的每一個技術都非常重要,但如果在前面的幾個技術中都不能分出勝負,終點跑就是決勝的最終決定因素,所以做好終點跑技術同樣非常重要。
二、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20名男子田徑運動員
2. 研究方法
(1) 實驗法
對20名男子田徑運動員進行訓練測試實驗
(2) 統計法
對20名男子田徑運動員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用SPSS統計軟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檢驗,以檢驗訓練前和訓練后的結果。
三、 終點跑包括終點跑技術和撞線技術
1. 終點跑技術
現今的100米跑的技術和訓練方法都非常的先進,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使運動員在進行100米跑的過程所要用到的每一項技術,甚至每一塊肌肉都訓練的非常到位,讓運動員的生理機能發揮到極限。但是正因為現今的訓練手段和方法都能把運動員的生理機能發揮到極限,除了保持訓練水平外,如何才能讓運動員的水平再提高呢?其實運動員在跑的過程中,除了用到一般的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靈敏和柔韌)之外,還可以用到一個關鍵的因素——條件反射。在生活中,人們天天都會用到身體的條件反射能力,例如:餓了就要吃飯,累了就會休息,摔倒就會首先保護頭部等,這些都是人們身體機能自然地做出條件反射。運動員在跑的過程中也可以用到這一點,特別是終點跑的時候。很多運動員在進行100米跑的時候,起跑后都是保持著同樣的身體形態沖向終點,完全沒有用到身體條件反射的能力。其實我們可以在進行終點跑的過程中在離終點線3到5米的距離時讓身體軀干向前傾斜10度左右,身體向前傾斜,身體就很容易失去平衡,身體失去平衡后,雙手和雙腳會做出條件反射,做出相應的動作去保持身體平衡,在這個時候運動員要下意識地去讓雙手保持原來的動作,把保持身體平衡的任務交給雙腳,這時雙腳有可能會做出兩種反射,一種是向前加大步伐,另一種是加快頻率,前者無疑是反效果,不利于加速。而后者就是所想要的效果,加快了頻率,自然速度就會加快。但是又不能向前傾斜太多,傾斜太多很可能會使身體平衡無法控制,最終導致摔倒。
筆者針對以上觀點,做了實驗,對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20名男子田徑運動員的百米跑在終點跑技術中傾斜與不傾斜的成績做了分析。如表1
分析:因為P<0.01,所以運動員在100米跑中的終點跑技術向前傾斜與不傾斜的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說明此訓練方法效果明顯。以上數據是筆者使用電子計時系統和錄像技術對運動員的終點跑技術做出測試與分析,數據說明了在終點跑技術中,身體向前傾斜10度左右,對速度的提高有比較明顯的幫助。
2. 撞線技術
撞線技術,也稱壓線技術,也是對名次和成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田徑徑賽規則中規定,必須要身體軀干到達終點線才能判定為完成,所以運動員在撞線的瞬間,應該將身體軀干部分盡可能地向前靠,才能達到最佳的撞線效果。
四、 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1) 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更加強調重視短跑技術的規范結構動作,在終點跑技術中,如何讓速度更快,盡可能的壓縮每一個百分之一秒,往往是決勝的關鍵。所以終點跑技術在百米跑技術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數據顯示運動員在離終點3到5米處將身體向前傾斜10度左右,只要方法用對,對終點跑的速度有很大的幫助。
(3) 撞線技術要做到身體軀干積極向前送,使身體軀干盡可能快的觸及終點線是最佳的撞線技術。
2. 建議
(1) 在百米跑的訓練過程中加入關于條件反射的訓練,例如:誘導訓練、激發訓練、平衡力訓練等。可以在高速運動中,稍稍改變身體的形態,導致身體失去一點平衡,雙手不改變形態,單靠雙腳去保持身體平衡的訓練,這種訓練一定得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不然很容易會有反效果,甚至受傷。
(2) 在訓練過程中,多做關于撞線技術的練習,例如:腰腹力量練習、身體軀干快速前后擺動練習,以增加身體軀干前擺的速度。
參考文獻:
[1]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張昌言,周曰卿.短跑運動員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訓練特征及方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3):426-427.
[3]郝一偉,李雪艷.淺談短跑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練習[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2,20(2):112-113.
[4]喬平,熊文.試析田徑運動爆發力訓練的有效途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1(1):93-95,9.
[5]張俊青.力量訓練科學化控制的理論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4):55-59.
[6]陳小平.反應力量和反應力量的訓練[J].體育科學,2001,21(5):36-39.
[7]許月云.短跑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新途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7(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