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穎
【摘要】中國文化失語是目前國內高等院校英語教育現實狀況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有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師生缺乏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在向國外宣傳、輸出和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知識時,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教學質量改革和教學效果的提高。針對這種現象,本文選取了一些老師和學生作為調研對象,提出了一些粗淺的見解。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育 中國文化失語 現狀研究
隨著改革開發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很多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都在不斷的改革中,比如英語教育。目前,很多高校都將更多的各種的文化教學模式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這樣使學生的語言文化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對促進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和提高。當多元的文化教學模式和中英語相融時,英語專業的學生就不僅僅是要學會一種語言的語法特點,還要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所富有的英語文化內涵等等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更好的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溝通。但是,在國外的語言教育中中國文化的融入非常少,從而導致中國的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很被動,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傳遞者,形成了典型的啞巴英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對促進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在國際上的影響以及繼承有了不好的影響,對培養高素質優秀的國際型人才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此進一步促進我國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進一步提高。
一、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形成的原因
在當今世界經濟貿易、政治交往中,英美等發達國家占據著主要地位,他們的語種—英語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有機構調研表明,目前全世界有將近八十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很多國際性的組織也把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使英語的統治地位更加牢固。雖然我國的高等院校也明文規定,大學英語專業課程需要將西方文化作為選修課程,同時要有中國文化概論等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化的同時宣揚中國文化。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越來越快,而我國的英語教學研究和實踐還處在初期階段,學生在國際文化交際中一般都沒有優勢,缺乏用英語將中國民族文化很好的表達出去的能力,這也是形成中國文化失語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實,中國文化包含的內容豐富,有自己的文化信仰、思維方式、民俗風情、行為習慣等等,涉及中華民族的文學、歷史、藝術、地理等等領域,我國的高等院校要想全面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在堅持弘揚中國文化的原則下進行教育改革。
二、對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調查研究
對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調查研究主要是以中國文化教育在我國高等院校英語教育中的情況來進行的,調查了英語專業的師生所掌握的英語書面和口語表達情況,對比了具體文化課程的設置情況,以此分析總結出師生們對中國文化教學的態度。這項研究,主要選取了湖北的七所大學中兩百名學生和三十五名英語老師作為研究對象,兩百名學生中包括英語專業和石油工程專業、金融專業等其他專業學生,以及七所大學英語專業的相關工作人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測試以及口頭訪談等模式,調查研究了老師和學生掌握中國文化知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情況,測試目的是為了了解高校師生對中國歷史文化問題的翻譯和處理能力,文化失語現象的嚴重與否。但是因為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這項調查研究的結果并不能代表整個高等院校群的整體狀況。從廣義和狹義的文化知識水平的調查數據顯示,英語學生的平均分相對應的分別是二十、五十二、正確率是百分之六十六、百分之七十五,中國文化知識水平總成績為七十二。其他專業的學生平均分分別是十七和四十八,正確率為百分之五十八和百分之六十五,總成績是六十九,英語老師的平均分分別為二十一、五十二,正確率為百分之六十九和百分之七十二,總成績是七十六;從這些調查數據中我們發現,大學英語教育的主要成員大部分都存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欠缺的現象,整體上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宣揚和傳播上發揮不了積極的作用。
三、對改變中國文化失語狀況的一些建議
1.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在細節上并沒有具體的量化對比分析,教育管理的理念上沒有整體化和透明化,教學目標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客觀的形式,以至于很多大學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知識有很大的隨意性,存在很明顯的個人習慣和興趣愛好,對中國文化的感知沒有整體性,這對學生的學習方向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對大學的英語教學提高有一個明確具體的規范,以此為跨文化人才的培養打牢基礎。
2.英美等發達國家的一些學校使用的教學課程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在外語教學中還會獨立開設具有本國文化知識的課程,這樣能很好的將本國的歷史文化輸送出去。因此,我們也應該取長補短,積極的借鑒別國好的經驗,有針對性的編寫教材,在根源上提高高效英語教學的質量。
3.利用有效措施,專業評估我國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系統,從而反映出高效英語教學質量的實際水平和效果,對學生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應用水平有一個客觀的科學的全面的理性的判斷,進而在英語教學中開設獨立的課程進行測試,以此進一步完善各項教學模式,教學體系,對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育中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四、結束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但高等院校的教學卻有很明顯的時間空間限制,這對老師傳授和學生學習掌握中國歷史文化知識,以及用英語表達出來,有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因此,筆者認為,高等院校的老師和學生們不僅要利用正常的課堂時間學習,還要充分利用學校外的課余時間認真學習,不斷積累和掌握中國文化知識,才能更好應用英語宣揚和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1]范莉.文化自覺時代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素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5):214-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