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耳穴貼壓治療臨界高血壓的方法和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臨界高血壓患者60例,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治療措施分別為常規治療加針灸,耳穴貼壓治療及單純常規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及治療后的血壓值較對照組顯著更優,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臨界高血壓患者實施針灸,耳穴貼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值,臨床應加以重視并推廣。
[關鍵詞]針灸;耳穴貼壓;臨界高血壓;治療方法;臨床效果
臨界高血壓是指血壓值在正常血壓計確診高血壓之間的數值。對于該類高血壓是否需通過藥物進行治療,臨床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但飲食控制及運動指導確認對控制血壓有顯著的效果。隨著臨床對中醫學的重視,開始開展通過中醫方法進行疾病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為了研究針灸,耳穴貼壓治療臨界高血壓的方法和臨床效果,本文特對60例臨界高血壓患者進行了治療相關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臨界高血壓患者,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有患者3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16例男性,女性14例,最小年齡52歲,年齡最大72歲,平均(61.13±3.1)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12例女性;年齡最小50歲,最大80歲,平均(63.02±3.5)歲。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上兩組患者基本無差異(P>0.05),對比結果有意義。全部入組患者疾病確診,無其他嚴重肝腎疾病,精神正常,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對治療及本研究知情,配合度及耐受性較高,排除有嚴重組織或器官器質性疾病,有精神障礙,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對治療或本研究配合度低,中途轉院或死亡的患者。本研究的開展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
1.2治療方法
設定一個療程的時間為半年,全部患者咋接受相同的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囑其每日攝入食鹽量在5g以下,避免吃腌制品及咸菜,日常作息時間規律,可在自身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加以針灸,耳穴貼壓治療,具體如下:
1.2.1針灸
取百會,神門、風池、合谷、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由專業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3次/周,10次后間隔一周繼續進行針灸治療。
1.2.2耳穴貼壓
貼壓材料為王不留行籽,操作前使用酒精消毒耳廓,取降壓溝穴位,如患者合并氣血、腎精虧虛,還可加以腎、膀胱耳穴,合并肝陽上亢者加以肝、膽耳穴。操作時,囑患者取仰臥位,采用探針確定耳穴具體位置后,粘貼王不留行籽。囑患者每日以適當的力量按壓穴位,以穴位有輕度發熱潮紅,酸麻脹感為宜,兩耳交替按壓,每日按壓一耳。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勿打濕敷貼,如發生滲濕后立即尋找醫生進行更換。
1.3觀察項目和指標
(1)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各種不適的癥狀完全消失,收縮壓降低幅度在20mmHg以上;有效:各種不適的癥狀完全消失,收縮壓降低幅度在10-20mmHg之間。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2)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上的比較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更優,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壓值變化上的比較
在統一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壓值五顯著差別,經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組血壓值較對照組顯著更優,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臨界高血壓是高血壓患者在疾病進程中是必經階段,在改時期,機體的器官不會受到損害,同時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不典型,故患者早期難以發現自己已經患病。約71.5%臨界高血壓患者最終會發展為高血壓,故醫學界對該疾病十分重視。
中醫認為,高血壓患者中的主體部分為陰虛體質,該體質的特點是指津液、精血虧虛,從而導致機體陰液不足,出現陰虛火旺內熱,從而導致臟腑,血,陰陽失調、針灸和耳穴貼壓是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其中,針灸根據高血壓病機本虛標實、虛則正氣虛,責之于肝腎陰虛,原理進行選穴,中醫辨證為肝陽上亢、痰濕中阻等實證時選穴百會、風池、內關等穴位,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則取穴四神聰、脾俞、腎俞、中脘穴等穴位。同時灸百會穴。耳穴貼壓則是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從而使經絡疏通,氣血調和,臟腑功能得到有效調整,最終有效改善患者體質。
綜上所述:對臨界高血壓患者實施針灸,耳穴貼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值,臨床應加以重視并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