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月
【摘要】雙語者在二語詞匯習得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題:記憶的是二語詞匯,可在雙語者腦海中形成的概念卻屬于其母語系統。把所記憶的詞形和其正確的概念相匹配是二語詞匯習得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二語學習者通常習慣于把二語詞匯的概念直接翻譯成母語,從而得到相應的詞義,而母語和二語概念表征之間存在的差異卻導致大量誤差的產生,使二語學習者不能夠正確并且靈活地使用習得的二語詞匯。
【關鍵詞】二語 詞匯習得 語義重構
一、二語詞匯習得中語義重構的依據
1.二語詞匯習得中語義重構的重要性。二語詞匯習得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將二語學習者習得的二語詞匯詞形遷移到概念之上。然而母語和二語,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的概念表征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差異,導致了很多不可避免的概念表征不一致的情況。以單詞“cover”為例,在英文中可以表示多種不同含義,轉換為漢語則包括:“隱藏、遮蓋、包括、涉及、跨距離、占面積、做報道、足以支付、承保、掩護、翻唱”等。二語學習者在學習二語之前已經系統地學習并消化了母語的概念和記憶系統,這也成為了二語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靈活并且正確運用二語詞匯的最大障礙。
2.二語詞匯習得中語義重構的母語干擾。
(1)產生母語干擾的原因。詞匯的記憶和學習是二語習得中最基礎以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由于母語和二語概念和記憶系統的差異,二語學習者在學習和運用二語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難以避免的錯誤。導致誤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二語詞匯習得中母語干擾的現象。著名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認為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主要來源于母語概念系統的負遷移。也就是說二語學習者繞不開早已習得的母語概念系統,用母語的思維方式理解并且記憶二語詞匯,將母語語義的詞匯知識遷移到二語詞匯的概念之中。思維和語言之間有著非常復雜的關系,思維影響著語言,而語言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維先發于語言并創造語言,反過來語言則可以固定思維的方式并幫助思維的進行。
(2)母語干擾對二語詞匯習得的負面影響。母語和二語兩種語言概念表征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對二語學習者造成了母語干擾這一難題。而母語干擾無疑對二語詞匯習得有著很多不利影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語義石化”現象。“石化現象”這一術語用于指一個詞條約定俗成的意義發生變異,從而使之形成習慣用法的固態化。
3.二語詞匯習得模型。Jiang(2000)的詞匯習得模型分為三個階段:形式階段、母語詞目中介階段、二語整合階段。第一個階段中,一個二語單詞的詞條只包含讀音,拼寫以及翻譯成母語的對應詞匯;第二個階段中,二語詞匯與相匹配的母語翻譯詞之間的聯系顯現出來。也就是說二語學習者直接將二語詞匯翻譯成符合母語概念系統的詞義,并進行記憶;第三個階段則需要二語學習者將二語詞匯的詞形,詞義等信息進行徹底的融合,以達到在不同情況下靈活正確運用二語詞匯的程度。然而很多二語詞匯習得的過程都無法到達這個階段,其中的原因就是母語干擾,二語學習者只學習了相應的母語翻譯,卻不求甚解,阻礙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二語學習者在二語詞匯習得的過程中必須避免母語干擾的阻礙。
二、二語詞匯習得中語義重構的方法
1.在不同語境下使用二語詞匯。以英語為例,一個英文單詞在不同語境,不同表達方式中可能會具有多種不同含義。那么在不同語境下理解并且記憶二語單詞就成為了學習二語詞匯的有效步驟。也就是說二語學習者需要在不同語境下去“遭遇”這一單詞是語義重構的重要內容。詞匯學習更多的是通過閱讀實現的。
2.避免不求甚解的意識。二語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滿足于由二語詞匯直接翻譯得到的母語含義。而是應當自覺地把二語詞匯放到不同的語境或者用法中去分析、理解其不同的含義以及用法,并且嘗試在學習或者日常生活中去使用,追求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用二語解釋而二語詞匯的能力,從而有效減少學生僅僅通過母語概念系統理解記憶二語詞匯的現象。
3.在同一語義域內學習二語詞匯。在同一語義域之內學習不同的二語詞匯也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二語學習者在了解一個二語詞匯詞義的同時也可以將其與同一語義域內的其他二語詞匯進行比較,從而使詞匯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加深二語學習者對二語詞匯含義的理解。這對二語學習者靈活正確運用二語詞匯有很大的幫助。
4.擺脫雙語詞典的依賴。在雙語詞典中,二語詞匯的詞形通常伴隨著母語的直接翻譯。二語學習者腦海中二語詞匯與母語翻譯之間的關系被強化,二語詞匯的語義重構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礙。依賴詞典定義,二語學習者的錯誤認識也會因此加深。因此在二語詞匯習得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雙語詞典的過度依賴。
三、結束語
本文淺析了二語詞匯習得中的語義重構及其依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擺脫母語干擾的阻礙,建立二語詞匯詞形與二語詞義之間的關系,希望可以為二語學習者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馬拯.二語詞匯習得中語義重構的依據及其方法探究[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5.
[2]孫曉青.外語思維和母語思維[J].外語界,2002.
[3]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國語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