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林
【摘要】本文以文化翻譯觀為指導、以羅經國對《滕王閣序》的譯本為案例對《滕王閣序》中生態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及策略進行了探討,指出譯者只有把“異化”與“歸化”的翻譯策略相結合,并具備深厚的中英文功底,才能翻譯出符合譯入語讀者需求的版本。
【關鍵詞】《滕王閣序》 文化翻譯觀 文化負載詞
文化翻譯觀就是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對翻譯進行研究。蘇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認為翻譯就是文化內部與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等值就是原語與譯語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滕王閣序》是我國古代散文中駢體文中的上佳之作。《滕王閣序》中出現了大量的文化負載詞,這對其英譯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本文以羅經國《滕王閣序》英譯本作 為語料,以文化翻譯觀為指導,通過具體例證來探討《滕王閣序》中生態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策略和技巧。
一、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
翻譯理論研究中的“文化轉向”是奧地利學者瑪
麗·斯萊爾-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于1990年在其一篇名曰“Linguistic Transcoding or Cultural Transfer: A Critic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Germany”的論文中提出來的,后被巴斯奈特和勒菲弗爾借用來指稱其以文化為取向的翻譯研究。巴斯奈特指出,應該把翻譯單位從人們所接受的語篇轉變到文化上,即所謂的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shift)。
二、文化翻譯觀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1.文化負載詞的定義。“文化負載詞”又稱詞匯空缺,指源語詞匯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對應語。“文化負載詞”是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建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滕王閣序》中包含了大量的反映我國傳統文化的詞匯,因此,在文化翻譯觀的指導下研究其中的文化負載詞的英譯有利于世界各國加深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2.文化翻譯觀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的核心問題是文化的等值和轉換。那么,應該如何處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呢?在對《滕王閣序》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中,羅經國巧妙地運用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技巧。
三、文化翻譯觀下《滕王閣序》中生態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筆者以羅經國英譯版本為語料,在文化翻譯觀指導下,以異化和歸化為翻譯策略,通過例證,探討《滕王閣序》中生態文化負載詞的多種翻譯方法。生態文化負載詞包括自然環境、地域特征、動物植物、氣候狀況等方面的詞匯。不同民族存在認知差異,同一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引起的聯想不盡相同。在《滕王閣序》中,有許多生態文化負載詞,比如“潦水”、“寒潭”、“孤鶩”、“秋水”等。
例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譯文: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have dried up, and the water in the pound is cool and translucent. At dusk the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condensed in the evening haze, turn the mountains purple.
這兩句是一對對偶句,羅譯《滕王閣序》在翻譯前半句的時候按原文,采取了對仗的方式,即 “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和 “the water in the pound” 對仗,而在后半句中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采取歸化的翻譯方式,滿足了譯入語讀者的閱讀需求。
例2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崗巒之體勢。
譯文:Circling around are numerous islets on which the cranes rest on the sandy beaches and the wild ducks on the sand-bars. Cassia-wood courts and magnolia-wood halls rise and fall like mountain ranges.
這兩句是一組對仗句,在翻譯時,羅經國把前半句翻譯成了倒裝句,進一步突出了“cranes”、“sandy beaches”、“wild ducks”和“sand-bars”。對這一組對仗句的翻譯,羅經國采用異化和歸化結合的方式,既不失原文化中生態文化詞的表達,又盡量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
例3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譯文:A solitary wild duck flies alongside the multi-colored sunset clouds, and the autumn water is merged with the boundless sky into one hue.
譯文用“solitary wild duck”,“multi- colored sunset clouds”“autumn water”,“boundless sky”等關鍵詞傳達原作的“孤鶩”與“落霞”、“秋水”與“長天”;用“fly alongside”和“be merged with”“into one hue”翻譯“齊飛”與“一色”基本達到了與原文的文化上的功能等值。
四、結語
本文用文化翻譯觀的視角、以羅經國對《滕王閣序》的譯本為案例對《滕王閣序》中生態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策略進行了探討,通過舉例可以得出,生態文化負載詞是文化負載詞的一部分,《滕王閣序》中出現了大量的生態文化負載詞,在翻譯這些詞時,需要譯者具備深厚并嫻熟的英文表達技巧及豐富的文化積累,運用歸化與異化相結合的翻譯方法,最終才能翻譯出適合譯入語讀者需求的譯本。
參考文獻:
[1]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2]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10.
[3]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4]羅經國.古文觀止(精選 漢英對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