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環境受到人類的影響比較嚴重,尤其是破壞嚴重,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開始采取措施保護環境。在城市的發展中,城市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都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對這種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和預測就是環境影響評價,另外,需要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監測,對環境的質量變化趨勢進行確定,實現對環境質量的監測。本文主要闡述了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環境監測的價值、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之間的關系、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和環境監測遇到的難題,僅供各位同業參考。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問題;建議
1 環境監測與環境評價關系
1.1 環境評價是基于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的
環境監測數據是進行環境評價的基礎,所謂的環境監測是指在一定的區域中,將環境作為監測的對象,同時使用一定的手段,如化學和生物方面的手段實現對監測區域內的污染物和排放物進行分析研究,進而能夠實現環境質量變化的了解,能夠實現對環境影響的評價。為了更好的實現對環境質量的評價,必須為評價提供必要數據支撐,同時需要對監測和采集到的大氣含量、水含量和噪聲等數據盡心比較和分析,進而實現工程前后之間的環境變化,同時分析這種變化程度是否在不影響環境的范圍之內。可以說,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能夠實現評估報告的準確性,為實現項目的正常運轉奠定基礎。
1.2 環境監測對環境評價予以監督
進行環境評價監督的方式有多種,比較重要的監督方式是進行環境監測監督,在項目建成之后需要對環境影響的程度進行一定的分析,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有數據的支撐,數據的來源是環境監測機構。項目完成之后需要對大氣的質量標準進行檢測,看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需要對水的質量進行檢測,看是否符合居民飲用的標準,對噪聲進行檢測,看其是否影響居民的正常休息。
1.3 環境監測的持續性
選擇評價對象之后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需要建設的項目區域中的環境數據進行監測和采集,同時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看其是否對環境造成影響,同時分析前后環境的變化程度以及項目實現的價值。如果有好的評價效果的話可以進行項目的建設,經過一段時間還需要對環境進行監測和數據的采集,同時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前后的比對,看環境的變化是否在一定的程度內。
第二,經過凈化之后能夠實現排放的話說明大氣環境沒有受到影響;廢水經過處理之后進行排放,說明水資源沒有受到污染,可以正常使用;對噪聲進行處理之后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說明沒有噪聲污染。項目需要不斷的建設,因此需要進行實時的監測,及時獲得數據,同時對數據進行及時的比對,對出現影響環境的因素進行及時的改進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
第三,進行環境監測需要有幾個階段,如開始階段、準備階段、實現階段和后期跟蹤階段,這些階段都需要進行實時的監控,不斷為數據的取得奠定基礎,因此可以說監測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應該堅持做到最好。
2 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
2.1 初期調查中的環境監測工作
對環境監測進行初期的調查中需要關注項目的建設是否對區域內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對監測的實體和環境因素進行確定,對監測的方式進行選擇,對監測的設計進行完善等。在進行環境設計的報告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第一,性價比高的規定。進行監測的過程中,盡量將使用的成本降到比較低的水平,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
第二,監測側重性的規定。對于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排放物進行重點的監測,主要的嚴重排放物如危害程度高、毒性比較強的污染,尤其是對前后的變化應該有其注意。
第三,總體構建和科學的安排規定。對環境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同時監測報告需要不斷完善和科學的設計。但是環境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監測方式也應該進行適當的改變,進而實現數據的及時取得。另外,在進行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鼓勵一些單位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監測的過程中監測手段需要進行及時的變化,一些技術如果被禁止的話就不能再使用,同時對監測做好相應的記錄。
2.2 經濟項目建成之后的環境監測
一些項目建成之后還需要進行適當的監測,因為在建成之后的一段時間中,環境影響的程度基本固定,需要對環境進行監測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變化。主要的監測是環境監測設備運行監測,對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監測,對一些區域的重點影響因素進行監測。一些需要監測的因素都是國家規定的因素,或者是在報告中提到的因素。在進行整體監測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質量,實現內部和外部的協調和統一。
3 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
3.1 環境監測網絡缺乏統一規劃,缺乏合理布局
多年來,國家對環境監測網的建設和發展缺乏統籌的布局和規劃,并未要求地方政府對環境監測工作進行規劃。各地環境監測工作能力發展差距大,各地環境監測站點重復建設的問題也非常嚴重。現行法律和國務院“三定”方案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職責職能均提出了要求。因此,實 踐中,環保部門與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設置的環境監測點位(斷 面)存在重復設置、重復建設的問題,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監測數據具有區域性和可共享的特點,應當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合理布局,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
3.2 環境監測技術規范、評價方法不統一
目前,環境監測方法和技術規范除國家標準外,各部門的監測技術規范均是 各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制定并實施的行業標準,包括網絡設計、點位要求、評價技術、信息規范等。實踐中,由于開展監測的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規范不統一,導致監測數據缺乏可比性。同時,各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選擇的標準規范也不同。這些差異,直接導致數據出現偏差,甚至相互矛盾,給政府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更不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門決策。此外,由于各監測機構監測目的不同,使用的設備、儀器規格不一,采樣取樣點位、斷面不一致,分析過程中參照的標準規范各取所需,有的按照國家規范和標準方法分析監測數據、有的按照行業規范和標準方法分析監測數據、有的參照國外規范和標準方法分析監測數據,造成了監測數據不一致。
3.3 環境監測信息發布不一致
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加上數據壁壘,導致監測信息和監測數據共享程度低,信息發布渠道過多。政府部門以及某些社會檢測機構各自發布環境監測信息,導致環境監測信息相互矛盾,有時信息內容相同而評價結論相悖,既不利于管理決策,也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甚至影響經濟貿易和社會穩定,給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帶來了困擾。
4 結語
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對環境,尤其是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進行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這兩種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進行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因此,應該重視環境監測的作用,尤其是環境監測對環境評價的作用,實現二者之間的結合,進而更好的提升生態環境,不斷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一些企業更應該重視環境監測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項目的價值,不斷為建設和諧健康的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振湘.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相互關系[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3,(7):226-228.
[2]李林水.談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環境與發展,2014,(1-2):103-104.
[3]李磊.探析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