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飛
柏拉圖的美學思想
◎賈小飛
在西方美學思想中,柏拉圖是第一個建立美學體系的思想家。他的美學思想涵蓋了審美主體、審美客體、審美過程等美學范疇,總結了美學中“文藝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文藝的社會功用”兩個重要的問題。他的批判的美學思想使得他的思想體系不斷的完善和深化,在拓寬美學視野的開放性和縱深性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西方美學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第一個自覺從學哲學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學問題的人,并把美學形成思想體系的人。柏拉圖從小受到有關哲學、數學和文藝的良好教育,年輕的時崇拜蘇格拉底。政治上,反對民主政治,維護貴族的特權。哲學上,曾廣泛接受愛利亞學派、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智者派以及蘇格拉底的影響。著作流傳下來的有30多篇對話和13封書信,內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教育、文藝和美學等領域,多采用對話的形式,在對話中探索真理,文詞優美,生動有趣。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通過“床論”,將世界劃分為三種:理念世界、感性的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藝術世界是摹仿現實世界而來的,現實世界是摹仿理念世界而來的。后兩種世界都是感性的,都不具有獨立的存在,只有理念世界才有獨立的存在,現實世界、藝術世界都出至于理念世界。
關于美的理論是柏拉圖美學思想的中心。在柏拉圖之前,包括柏拉圖本人,對美這一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與我們今天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古希臘人講的美,其含義往往非常豐富、寬泛,并不單指審美意義上的美。在柏拉圖對話語錄中,不但談到過各種物品器具的美,動物的美,婦女的美,而且談到正義的美,知識學問的美,風俗制度的美,心靈的美等等。在他那里美和“真”、“善”、“好”這些概念往往區別不大,他常把“真、善、美”并提,還有“真、善、美”三位一體概括最高的人類價值。他更強調的是真和善的美,而不是審美的美。柏拉圖注意到“美”這個概念的混亂和模糊,自覺到對美這個概念加以界定和規范。柏拉圖認為找出許許多多具體的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那個“美本身”是什么,即找出了“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為美”的本質。這樣柏拉圖就在歷史上第一次區別了“美的東西”和“美本身”,明確提出了美的本質問題。在他看來,美的東西是個別、是現象,美或者美本身則是一般,是本質。這一概念的提出把美的研究從感性經驗領域推進到了概念和超越的領域。柏拉圖要求建立的一種本體論的美學,這是繼宇宙論美學之后的新發展。

柏拉圖在《斐多》《會飲》《理想國》《斐德若》諸篇里,對美的本質,即什么是美或美本身這一問題,做了明確的回答,提出了著名的美是理念說,建立了本體論美學。他的基本觀點是:美是理念,個別事物之所以美,是因為“分有”或“模仿”了美的概念。一個東西之所以美,乃是因為美本身出現于它之上或者為它所“分有”,不管它是怎樣出現的或者怎樣被“分有”的。美的東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在柏拉圖看來,具體的人世間的個別美的事物,是多樣的、易變的,相對的,它們又美又丑,不是真實的、絕對的,只有美的理論才是美的本身。一切美的事物都源于美的本身,有了它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為美,那些美的事物時而生,時而滅,而美本身卻絲毫不會有所增減。柏拉圖講的美的本身就是美的理念。在他的哲學體系中,“理念”是精神性的實體,是萬物的本原,真實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具體事物是第二性的,是又“理念”派生的,只是“理念”的影像或摹本。
柏拉圖的理念說,是建立在他對存在或本體看法的基礎之上。在《理想國》卷七,他講過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把世界區分為虛擬的現實和真實的理念世界,他認為,人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好比一個黑暗的洞穴,人們在這洞穴里手腳都被束縛著,只能兩眼前視,不能回頭,根本看不見洞外世界普照的真實世界,最多只能憑借射入洞內的陽光,在洞壁上看到一些“影像”。真實世界即理念世界——本體世界,美作為一種理念就存在于理念世界。美本身就是超感覺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要認識美,不能憑感覺,也不能憑藝術的創造和欣賞,甚至不能憑理智,而只能憑所謂“靈魂回憶”或“迷狂”。在《斐德若》和《會飲》篇中,柏拉圖反復地說,只有極少數哲學家,即所謂沒有“習染塵世罪惡而忘掉上界偉大景象的靈魂”,才能通過“靈魂回憶”,在一種迷狂狀態下與美本身契合無間、渾然一體,凝神關照到那超凡神圣的美,而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則不能認識美。要認識美,就的經歷一個類似參禪悟道的循序漸進、辛苦探索的過程。他說,要“先從人世間個別的美的事物開始,逐漸提升到最高境界,從一個美形體到兩個美形體,從兩個美形體到全體的美形體;再從美得形體到美的行為制度,從美的行為制度到美的學問知識,最后再從各種美的學問知識一直到只以美本身為對象的那種學問,徹悟美的本體。“只有循這條路徑,一個人才能通過由視覺見到的東西窺見美的本身,所產生的不是幻想而是真實本體”。
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是一個不斷否定、完善和深化的過程。作為哲學家,他高舉人類理性的大旗,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作為倫理家,他善惡分明,一生都在追求著至善;作為美學家,他努力創造美的理想國,永不停止的美化心靈,美化人生。柏拉圖的美學思想包容性大,他用了哲學標準、政治標準和片面的美學標準分析判斷文藝和美的事物,柏拉圖的“美是什么”為宗旨,開啟了西方美學史對美的本體的探索和美的本質的追求的艱難歷程,可謂中西美學之牛耳。柏拉圖對文藝美學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在拓寬美學視野的開放性和縱深性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