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愷
積極心理學在旅游學研究中的應用
◎顧正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旅游已經成為居民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我國旅游業正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與旅游業有著天然的聯系。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分析入手,探討了積極心理學在旅游學研究中的應用,并進一步分析了如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開張兩者關系研究的新天地。
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將會直接影響旅游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如何借助于積極心理學開展旅游也發展的新局面,是一項十分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積極心理學雖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心理學運動,但由于其契合社會發展背景,又迎合民眾追求幸福的心理,因此其在學術研究和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力日漸增加。積極心理學關注三個層面的研究:在主觀層面上,研究積極情緒的主觀體驗,體現在對過去的滿足和幸福感、對現在的快樂和幸福感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主義;在個人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能力、工作的能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等;在群體層面上的積極的組織系統,主要研究如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使個體發揮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促使群體中的個人更具禮貌、寬容、責任感等,最終達到提升組織工作效率的目的。
關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在2000年之后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在旅游學中的應用研究相對滯后,2007年國外學者首次將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研究引入到旅游學和游客行為學的研究中,具體研究了積極人格和積極體驗對于社區居民和游客的影響。與此同時,西班牙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外國游客在西班牙旅游過程中所表現的行為,通過深入分析部分“認為這是完美的一天”游客一天中的體驗,揭示了與游客“暢爽”體驗有關的主要旅游動機,其中包括舒適、歸屬感、親密關系和刺激等不同的感覺。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游客在不同景點的體驗與時間流逝感、探索和發現的機會、受到鼓舞的事件、挑戰和技能的平衡等密切相關。
皮爾斯及其同事結合旅游行為的全過程,指出積極心理學在游客行為研究過程中的十大結合點。研究人員關于積極心理學在旅游學中的應用研究不斷深化,具體闡述了旅行伴侶、旅行規模與性質(比如大團隊、擁擠的場所、專項旅游、小規模等)、與其他游客的互動、與東道主的互動等對個體旅游體驗的影響。認為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不僅可以提升游客的暢爽體驗,還可以應用到旅游工作場所之中,最終創造出快樂的員工和快樂地工作環境。這項研究與積極心理學的三個層面相對應,樂觀等積極的心理在旅游業中的深入應用,將極大的提升旅游企業的工作效率。
將積極心理學所關注的主要內容和旅游學相關聯,能夠得到以下幾點:首先是積極的情緒,游客在旅行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影響其體驗質量;情緒體驗是游客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積極的人格,關注人格特征的研究與實證分析比以往關注人口統計變量的研究更有意義。再次是積極的組織關系,旅游企業可以運用幽默等積極情緒提升員工的士氣和工作效率;親密的旅行伴侶促進積極的旅游體驗;良好的主客互動增進交流,強化積極的旅游體驗。最后是積極地干預,休閑旅游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休閑旅游能給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帶來積極的益處,比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際互動、歸屬感、充實感和成就感等。
對比研究中國游客境外旅游體驗能夠看出,中國游客在米蘭大教堂及周邊地區在眾多小販的強買強賣交易之后,產生了嚴重的不安全感等負面情緒;相反的,游客在澳洲旅游中,由于感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淳樸善良,極大的提升了游客旅游過程中的現場體驗,直到回國后仍能在回憶中重溫快樂的感覺。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發展關鍵時期,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能夠促進個人幸福的學科,具有極為重要的研究意義。近年來,國內學者研究積極心理學和旅游學的人越來越多,不斷涌現出的研究成果將極大的促進中國旅游業和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旅游業在中國的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在積極心理學和旅游者的結合中,只有堅持中國特色,深入研究中國國情,才能做到因地制宜。這其中的關鍵是將中國的文化融入其中,具體包括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國外學者的研究多是將個人的幸福、快樂、生活背景和價值觀等因素綜合在一起,但是這種基于西方思維和西方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在中國不一定行得通。
在旅游學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應該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聚焦旅游區居民的福祉、旅游和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辯證關系,同時應該關注逐漸龐大的老年人旅游群體。
國際上該領域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積極體驗和積極情感所帶來的“暢爽”體驗,對于旅游從業者和目的地居民的關注不足,這將是未來研究的熱點。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旅游業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將是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契機,如何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其中,是中西部旅游城市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的重要切入點。
通過上文的研究能夠看出,國際上關于積極心理學在旅游學研究中的應用研究,并不是十分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研究工作者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放在中國特色旅游學發展和積極心理學應用中。
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