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孔慶 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信息化應用初探
徐孔慶 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
在現今互聯網+的信息化社會,傳統中職教學必將面臨改革,如何適應信息化工具普及的社會現狀,正確應用教學信息化工具也是中職教學亟待研究的課題。本文試著以傳統中職教學的現狀和現代信息化下的教學設施設備為研究對象,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探討如何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中。
教學信息化 中職電子電工教學 教學信息化應用
互聯網+的信息化時代中職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學現代化的過程是現代中職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盡量把枯燥無味的電子電工理論學習變得現實生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也是中職教師面臨的難題。
教學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學信息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信息化教學是根據現代化教學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對知識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支持,調動盡可能多的教學媒體、信息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職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也差,學生厭學現象比較嚴重。這就決定了中職教學不能再走普通高中教學的模式,需重基礎,重應用,重方法,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講話,作業敷衍完成。電子電工課程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難以使學生掌握和理解的,利用信息化工具、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解決這一些困難。例如,在講解三極管的電流分配及放大作用,如果學生能形象地看到模擬電流在三極管輸入回路是以微小的電流量流動,在輸出回路中形成的是很大的電流量,電流的量的比例和電流的流動方向就一定會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再來講解分配和放大的問題就容易多了,變“抽象”為“形象”,其規律學生就能很快歸納和總結出來。
3.1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傳統中職電子電工理論課老師一直在講,希望學生始終在聽,很少會與教師進行互動。一般的中職校禁止學生在教學區使用手機,但當下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智能手機,且頻繁使用微信等應用工具。在當前絕大多數課堂中,手機和微信,都是教師授課的敵人,而非朋友。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如果借助裝有實時數據采集功能的App的軟硬件設備(比如手機)。教師在上課之前,實時生成學生登錄二維碼。學生需要在上課時用自己手機中的微信,掃描學生登錄二維碼,實現師生實時互聯。在課堂中學生真正在利用手機和微信進行學習,將手機和微信變成了教師的助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及時獲知學生掌握情況,據此隨時調整教學。此外,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反饋不懂的PPT頁面、回答練習、完成測試、用彈幕回答思考題,在課后推送的PPT中給出反饋意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除了能夠知道自己的情況外,還能實時掌握了其他同學的情況,比如其他人做對了嗎?其他同學對于這個思考題是怎么考慮的?因此信息化教學工具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像枯燥的電子電工理論知識之類課程的學習效率。
3.2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于教學環境發生了改變,教師所承擔的角色也隨之發生轉變。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資源走向平等,教師要把自己“壟斷”的信息資源轉變成學生的共享信息資源,而且教師還要擔當起提供信息資源的任務。其次,教師轉變為知識的引領者,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再次,教師要由傳統教學講授者轉變成現代教學的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除具有專業學科知識外,還要求教師學會將現代教育理念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融合。
傳統的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一貫是教師拿著粉筆、站在講臺、填鴨式的講解。中職學生從讀書以來就是這樣,習慣了也膩了,故利用信息化工具創新學生的學法和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改革中職電子電工教師的教法迫在眉睫。讓教師上課使學生不僅只是在聽,同時在其他感官上也有知識接受,使學生上課越來越感興趣,逐步開辟一條中職教學良性循環的教學改革之路。
[1]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南(試行)[EB/OL]
[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3]江嘉旻.信息化教學在電工實訓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16(30)
徐孔慶,男,1968—,江蘇吳江人,漢,本科學歷,職稱: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電子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