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梅芳 金華市成功學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分析
范梅芳 金華市成功學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計算機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計算機應用也涉及很廣泛,因此這篇文章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做以分析。
計算機應用 問題探究 教學模式
當前社會,計算機的普及層度遍布社會的各個階層,隨著科技與信息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使用已經與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實踐密不可分,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成為一項必備的基本技能。這門學科在現代科學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人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練”。讓學生對這一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與認識,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陌生事物的時候都不會熟知,可以去讓學習自己去實踐從實踐,從實踐中學習知識。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多讓學生自己上手操作,教師起引導作用,讓學生有足夠多的機會自己去探索、交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并解決。把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起來。
首先,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必須全面熟練地掌握所用的教材,還必須關注計算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動態,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知識。因為計算機的發展變化真可謂日新月異,教材中難免出現“陳舊過時”。如果不及時更新基礎課的教材,與計算及應用的最新動態與發展現狀,就有可能把錯誤信息傳授給學生。
現狀的學生自己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都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生是主體而老師是主導。可以創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更新教育方式、教學模式也應新穎創新。課堂教學不應該被動的灌輸知識,還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除了課堂的講解和實踐的指導,還應該鼓勵學生自行學習新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3.1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創建問題情境
對于一大部分在校生來說,未來可能不會從事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而是把計算機作為日常工具,或是作為輔助工具。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目標的確定,讓學生好好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發揮計算機的便捷方式。
例如在學習Office 2007的Word應用知識時,在授課之前,教師就把任務交給學生,利用授課內容給學生布置任務。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畢業規劃做成演示片,添加音效和圖片效果以幻燈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們學習就會變得主動,給學生任務不是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知識,任務完成的同時知識與技能也就都掌握。
通過“問題探究式”教學通過任務設定,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自主提問,然后尋找解決方法,更快的掌握知識。
3.2 激發學生問題探究的興趣
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由于興趣的緣故,學生就會產生內在動力,在興趣的作用下,學生產生對未知事物探究,這樣會使教學變得輕松愉快。教師應該考慮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的推動下,深入學習。興趣是能夠促進在學生中主動學習,使學生感受學習計算機不是枯燥泛味的,也不是脫離現實的,而是和他們的世界緊密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配套手段,多媒體交互文字教學,形聲并茂的教學。把復雜難以理解的認知活動變得簡單而輕松化,讓學生自始自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結論:到目前,我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問題探究方式”還是處于摸索階段,但這種教學方法比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老師一言堂”的靜態被動式教學更生動。這種老師與學生關系互換的轉變是教育的改革,也是一種全新教育方式。發掘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會使用計算機的重要性,通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讓學生不僅會使用計算機,而且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章玲.新課改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淺議[J].中等職業教育,2011(08):48-49
[2]李瑩.基于MOOC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混合教學模式探究與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1):419-420
[3]朱艷麗,王川.“任務-探究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09(12):49+57
[4]張蔚.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電大理工,2005(04):11-12
范梅芳,1986—,女,浙江省金華人,本科學歷,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現有職稱: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