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雪 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約束機制研究
李英雪 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在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發展電子商務也成為如今炙手可熱的話題。目前,我國對于社會責任的研究猶在初期,而有關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的研究更為潰泛。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又暴露出一系列社會責任的問題。因此,本文提出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的問題和社會責任缺失的成因以及約束機制。
電子商務 社會責任 農村淘寶 約束機制
農村電子商務主要是圍繞農產品(加工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開展的一系列電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動,包括“農業生產管理、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消費品)線上銷售及電子支付、物流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為支撐,對農產品(加工品)和消費品的產銷、流通、售后進行全方位管理的過程。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由來已久,國內外學者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不過最具代表性的當屬201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定義。他們的定義主要是社會道德方面的約束,認為社會責任是指組織通過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而承擔的責任。
2.1 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問題突出
在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電商服務站還是一些網絡零售商,都存在產品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商品質量監測缺失,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就服務水平來講,一些目光短淺的人只在意如何實現盈利,農村電商根本就不看中服務水平,服務水平問題也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在一些農村電商服務站雖然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但是由于基礎設施條件差,難免造成服務水平下降。
2.2 從業人員的健康問題
員工的健康問題是一個容易被農村電商所忽視的問題。由于農村電商的發展,家族式的小作坊或者企業需要大量的員工,而在當代的農村,其生產作業過程的衛生程度較大企業相差甚遠,并且很難實現所有員工都持有健康證明,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堪憂。
2.3 農村的環境和交通問題
一個城市的發展必然給當地環境造成壓力,農村電商的發展給農村同樣帶來了環境問題。雖然農村或者小城鎮并不會像大城市一樣有數不盡的工廠和車輛,但是同時一旦有了環境問題,誰來治理卻是一個大的問題。當農民出貨量增多的時候,汽車尾氣的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等都不可避免,環境治理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同時,由于車輛的增多,交通問題,行人的安全問題也難以得到保障。
2.4 農村電商逃稅漏稅,稅收責任缺失
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法》和《發票管理辦法》規定: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或者從事其他經營行為,從經營活動中收取款項,收款的時候必須開具發票。但如今,大量電子商務企業主為逃避納稅義務,銷售商品或應稅勞務時,不主動開具發票,盡可能不開或少開發票,同樣的問題在農村電商中也屢見不鮮。小城鎮往往是法律的死角,由于農村地域不那么集中,國家下發的一些政策法規難以在農村中推行,這就使得稅收監管不嚴,逃稅漏稅也就成為小作坊的通病。
2.5 農村電商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來看,中國的很多電商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不高,更何況是遠離城市的農村。試想一個連社會責任都認知不清的人如何會主動擁抱社會責任呢?那么首先應該先從宣傳教育上下功夫才能避免更多的社會責任問題,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不再是為了沽名釣譽,拉動銷售,更要為消費者,為人類社會文明負責。
3.1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在我國發展尚不成熟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起步比較晚,由建國初的企業全攬政府責任到改革開放后企業逐步丟棄包袱、回歸企業本質,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宏觀來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在我國發展尚不成熟,從而導致目前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的氛圍不濃。
3.2 農村農民社會責任意識淡薄,誠信度不高
農村電商的參與者大多是農戶,由于農戶的文化程度不高,導致社會責任觀念意識淡薄。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通過基礎教育提高農民社會責任意識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人認為發展農村電商只是為了發家致富,對家之外的國家和社會卻顧及較少,社會責任意識淡薄。農村電商的管理者很有可能意識不到承擔社會責任將給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帶來諸多收益,而僅僅把承擔社會責任簡單地認為是一種成本支出。再者,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消息不靈通、新聞資訊傳播緩慢,導致有關社會責任的話題無法深入到農村。
3.3 農村電商生存環境困難,經濟承受能力相對不足
履行社會責任對于農村電商而言,與其說是一種競爭理念不如說是一種經濟負擔。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條件均不成熟。而且農村經濟條件很差,在一些加盟者看來,剛開始進入農村電商工資條件差,收益不佳,而且甚至出現虧損的狀況,再加上農村融資困難,沒有良好的設置設備,發展農村電商已然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紤]到經濟承受能力,不得不放棄社會責任。
3.4 農民既作為商家又作為消費者法律意識欠缺,維權意識淡薄
作為農村電商的一部分,一些農民缺乏法律知識,作為商家可能會遇到來自消費者的投訴或法律維權,只是通過服務站平臺來處理問題,一方面可能得不到解決,另一方面也會出現不知所云的情況;而作為消費者來說,農民收到一件商品,卻無從得知商品的質量和真假,即便是通過服務站來維權,也會拖慢進程,導致農民發現質量問題而不上訴的情況時有發生。
3.5 農村電商會造成環境壓力,且治理能力有限
農村電商的參與者大多以自身利益為根本,而忽略了對于環境衛生的保護。日常運作中可能會制造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農村電商無法支付高額的環境治理費用,所以導致環境惡化。另外,由于技術問題,在生鮮農產品運送過程中,無法做到綠色環保也是很大的一項難題。
4.1 政府層面的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約束機制
政府在農村電商的社會責任里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審時度勢,加強對農村電商方面的立法,完善相關度的法律法規,從法律的角度對農村電商的相關企業和參與者進行約束;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有必要建立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的社會責任履行評價體系,對表現好的進行獎勵,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對表現不好的則依法做出相應的懲罰,以做到小懲大戒。
4.2 企業層面的電子商務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自律
企業層面不單是指農村電商的企業,還包括參與到農村電商的相關責任人。首先,企業應開展相關教育課程,實現員工觀念上的轉變,積極學習國家法律,并弄清利益和環境的辯證統一關系。其次,企業代表應積極組織參加社會責任的一些活動,讓人們更多的體會到履行社會責任的價值。另外,對于高素質、責任心強的人才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4.3 社會層面的農村電商社會責任推進措施
第一,消費者作為農村電商社會責任的直接參與者,首先應參與到社會責任的建設中來,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時刻監督農村電商企業的行為。第二,相關行業協會和一些有影響力的非社會組織,應積極發揮好調節作用,把觸角深入到政府管制的模糊地帶,彌補政策的不足。第三,在互聯網時代,輿論的力量不可忽視,應廣泛的利用新聞媒體的輿論,給農村電商的責任者施加壓力,起好監督的作用。
[1]張楠.從法律的角度考察企業的社會責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2]何俊.電子商務企業的社會責任[J].網絡與信息,2011,(06):10
[3]梁濤,王洪元.論企業聲譽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09,(24):34-35
李英雪(1992—),女,漢族,河北保定市人,學生,企業管理碩士,單位: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