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得當前各所高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開始肩負不同的社會責任,這主要是取決于其自身的特點以及公益性教育服務機構的特殊身份,使得民辦高校逐漸成為在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教育機構,在追求較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還需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本人將結合實際情況對當前我國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進行分析,旨在有效提高我國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意識,進而促進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民辦教育已經經歷了進30年的發展歷程,目前我國已擁有超過656所民辦高校,在校學生高達446.14萬,使得民辦高校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教育事業的繁榮使得民辦高校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逐漸增加。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并認真履性責任,為社會的長治久安創造良好條件。本人將結合實際情況對當前我國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民辦高校的自身特點對社會責任的影響
民辦高校主要是指企業、個人、社會組織等利用個人資產,面向社會的高等學校,學校的教學層次主要分為專科及本科。雖然在傳統的高校教育觀念中民辦高校與公立高校均以滿足社會職責作為主要職能。西方著名教育學家德里克·博克認為大學應集中精神回應學術領域的社會責任,而盡量避免非社會責任,而我國則認為大學肩負著憑借常規學術功能通過教學項目、科學研究和技術手段承擔著滿足社會職責的重要職能,因此我國的民辦高校與西方民辦高校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而當前我國民辦高校主要具有以下特點,對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造成嚴重影響。第一,現階段我國民辦教育的基礎是采用投資和辦學的方式而不是捐資辦學形式,因此在民辦高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投資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社會責任,而教育屬性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企業化管理,資本運作體現投資和產出將民辦高校的經營屬性轉換為盈利組織,并將資金用以維持高校日常經營與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支出。這種辦學模式與“學術自由”大學職能之間存在一定沖突。一方面民辦高校對投資的依賴性較強,而這種依賴性會使學術自由受到一定限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學術不得不向金錢與權力屈服,另一方面民辦高校對政策的依賴性較強,而政府所制定的各項政策與措施均會對民辦高校的生存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而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彌漫高校在資源人力財務上均無法與公立學校相提并論,十多名辦高校的學術自由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第二,承擔不同的教學使命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為吸納社會閑散人員,保持社會穩定起到了關鍵作用。民辦高校的發展和經驗,為我國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維護教育公平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反觀西方的民辦高校,其發展的歷史比較悠久,發展的時間甚至早于公立院校,許多民辦高校享有其他公立院校難以企及的聲譽,西方國家民辦高校所執行的教育政策,設置的教育專業,開展的學術、科研活動處于教育發展的主導地位,承擔著和公立學院相同,甚至主流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與德里克·博克所闡述的“大學的重要職能”不謀而合。 第三,未來發展不同。經過近30年的飛速發展,我們民辦高校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無法與公辦高校企及,聲望、學術地位也相去甚遠,這為民辦高校的未來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專業設置上,盡管民辦高校積極面向市場,在不斷調整傳統專業的基礎上,能夠主動設置市場急需的熱門專業,但是專業設置上存在盲目性,存在追求招生規模、專業數量的增長,卻忽視專業內涵修煉的現象; 比如招生存在“學費高、門檻低”,“抓生源、抓資金”,在“教考分離”的政策下滋生的種種弊端,出現“寬進寬出”等不合理的怪現象;又比如民辦高校的師資比較低,除了待遇較低等客觀因素外,無法獲得和公辦院校一樣的成長空間也是民辦院校缺乏吸引力的軟肋等。
二、民辦高校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對學生與家長負責
由于民辦高校屬于公益性質的社會服務機構,肩負著對家長和學生的責任的重要社會責任。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只是在投資辦學資金來源方面存在差異意外在其他方面并不存在,然而這并不影響民辦高校的社會公益性的教育服務。因此,民辦高校在經營過程中應遵循公益性的教育服務角度出發,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同時提高師資水平,保證教育質量,使得學生可以處于良好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真正擔負起培育人才的作用。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應注意加強學校管理,建立正常教學秩序,落實相關的安全保障措施,切實保證學生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同時要以鄭重的態度向家長和學生誠信履行承諾,保證學校信譽。
(二)對教育行業負責
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的承擔還體現為對行業的責任。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主體,由于民辦高校的教育經費來源具有一定的單一性,使得各民辦高校的生源數量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今后的發展,使得教育行業之間的競爭屢見不鮮。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及行業競爭中應肩負起對教育行業的責任,同時應加強行業自律性,以保證民辦高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在競爭的過程中占據優勢位置。民辦高校的發展現狀已經由初期學校單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整個行業的生存與發展的競爭。因此,每所民辦高校都應意識到自身對行業的責任,要努力創造良好的辦學業績,共同培育行業的社會聲譽,同時要遵守行業規則,共同維護行業的社會形象。
(三)對國家民族負責
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的承擔最為重要的是要負責起對國家民族的社會責任。民辦高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將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向,從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方面結合當前時代發展趨勢以及新課改中的主要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得高等教育優勢特點得以充分發揮,從而達到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優秀的人才目的。與此同時,民辦高校在長期經營的過程中要秉承依法治校這一原則,為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奠定良好基礎,為提高民族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用的貢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國民辦高校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逐漸增加,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明確自身的責任,同時結合當前的社會環境積極承擔起對學生及家長、學校教職人員、教育行業、國家民族的責任。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學水平逐漸提高,而在此基礎上民辦高校應嚴格履行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以促進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作者單位為武漢工商學院)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湖北應用型高校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6GB167)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武漢工商學院校級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研究”(項目編號:A2016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