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察監督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執行主體多元化
執行體制沒有很好的理順,分工也不合理,刑罰執行部門多元化,不利于檢察機關的執行監督,監督難以保障。人民檢察院在監獄等部門派有檢察室、專門檢察院,對這些場所的執行活動監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對于罰金刑、死刑執行、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等一些刑罰就很難,并不能進行有效的監督。
(二)立法過于原則性
執行監督立法不具體,導致監督的工作無法可依,無法監督。從實際效果來看,檢察機關對刑罰執行程序中的權力制約以及程序控制的作用也相對有限。如死刑執行的監督,人民法院將罪犯交付執行死刑,應當在交付執行三日前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臨場監督”的定位不夠準確,由于法律規定的不明確性,導致檢察機關的監督局限于臨場的,而不是全程有效的,影響了監督的整體效果,不利于發現其中的問題。
(三)監督方式缺乏強制力
執行中檢察機關的監督方式、糾正意見,直接影響著監督的力度和效果。因為審判監督中的抗訴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審程序,而檢察建議、糾正意見等程序性的權力,對被監督者沒有實體性的處理權力,只能要求被監督者主動配合,如果被監督者不接受監督的意見,則監督意見很難落實。
二、完善檢察監督體系的問題研究
(一)加強檢察組織體系建設
健全完善上級檢察院行使指揮監督和職權收取、移轉、承繼的程序規則。規范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各業務條線辦案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理順檢察一體化與獨立行使檢察權之間的關系。強化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的程序制約權。健全檢察辦案組織形式,強化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的權力主體地位。規范辦案組織與其他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理順辦案組織管理體系。
(二)加強檢察職能體系建設
偵查監督既要側重對偵查權的有效監督,又要重視審查逮捕和審查批準延長羈押的司法審查;公訴工作作為檢察職能中成熟定型的制度,既要提升指控水平,又要實現對偵查活動和審判活動的監督;刑事執行檢察是典型的法律監督權,保障對刑事執行行為的法律監督;恪守民事檢察和行政檢察的有限監督原則,統籌公權監督和私權救濟之間的關系,各項職能要形成合力,高度重視各項職能之間的監督制約,落實內部糾錯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案件在事實認定、證據采信、法律適用和辦案程序上的問題,實現各項職能均衡發展。
(三)加強檢察監督機制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檢察機制作為落實檢察制度、體制重要載體的角色功能,樹立檢察機制就是現實的檢察制度的檢察工作理念。將檢察制度、體制系統內部組成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轉化為側重運行的檢察機制,實現制度和體制在具體構建層面的具體落實。探索建立系列檢察機制共同作用的機制群,實現檢察制度、體制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目標。已有的各項檢察工作機制,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問題倒逼檢察機制的完善。重視對成熟經驗的總結提煉,對基本成熟經驗的完善提升。重視對探索實踐的理論論證,適時將經驗轉化為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指導性的檢察工作機制。探索新職能運行機制,緊密結合新職能的設立宗旨和內在要求,及時建立運行機制,確保新增監督職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履行。(作者單位為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