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贛榆區非公經濟組織綜述
我區共有非公企業779家,其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118家;非公企業從業人員3.6萬人,其中黨員1659名。近年來,區委針對非公企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非公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規律,通過整合黨群資源、強化組織領導、完善陣地建設、加強教育培訓,大力推進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區共成立非公企業黨組織208家,其中單獨組建黨組織142個;區域聯建黨組織51個,覆蓋企業459家;行業統建黨組織15個,覆蓋企業178家,黨的組織和工作實現全覆蓋。以園區、私營個體協會為支點,通過建立集組織活動、信息交流、社會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黨群工作站,破解了非公企業黨的組織覆蓋不到位、工作力量不足、基礎不平衡等黨建工作瓶頸問題。
二、贛榆區非公經濟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及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狀況
贛榆區非公經濟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
1.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積極建設堅強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贛榆區已先后在96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了黨支部,向615家非公有制企業選派了423名黨建工作指導員,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確保黨的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落到實處。
2.加強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一是按照“經營管理能力強、黨群業務能力強”的標準,配強非公經濟組織領導班子。二是將黨務工作者和群團工作者培訓進行統一部署、統一安排。三是雙向培養,加強后備力量。從非公企業優秀業主、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后備人才、生產和工作一線技術骨干中發展黨員工作,特別注重把非公企業群團組織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有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獨立于企業經營管理之外的工作,還有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無,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由于有些企業領導干部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日常工作中,出現黨政分工、分家和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相脫節的現象,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單一。大部分非公經濟組織,習慣沿用念報、讀文件、開會批評等傳統方法,而且僅局限在8小時之內。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存在著不理解、不認可、不重視等現象,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片面單一,方法和手段落后,創新能力不足。
3.政工隊伍缺乏良性的激勵機制,組織力量不夠。好多非公企業存在著從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往往得不到與其工作崗位相稱的重視的想象,愿意專職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不多,這種薄弱的工作隊伍和滯后的運行機制,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力量和工作隊伍難以發揮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也被大大削弱。
4.不注重員工的素質教育,表現在日常管理中,只是不斷地向員工提出新要求、新目標,不重視為員工創造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致使員工的整體素質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缺乏系統化、制度化、經常化和超前性。
三、對策和建議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非公經濟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應當與時俱進,探索創新,由過去傳統型向現代型、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由被動型向主動型的轉變。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要通過抓思想發動來增強吸引力,可以通過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同高校的合作來改善和優化學習效果,激發他們支持參與學習并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的動力。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宣講非公經濟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根本目的,提高對非公經濟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各級領導要深入到非公經濟組織中去,增進了解,加強溝通,富有針對性地做好企業業主和成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強教育,增強黨性。注意幫助解決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補資金、改進技術、協調糾紛,傾聽建議,以極大的熱情去感化非公經濟組織中的成員,提高黨組織在其中的威信力和感染力,提升黨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強化基層,建立健全組織。各級黨委要加強與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出資人、管理層的溝通,通過下撥黨費等方式,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經費支持,幫助非公經濟黨組織解決學習、活動場所不足等困難。
(五)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對學習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先進典型,給予鼓勵,大力宣傳,形成正確導向;創新組建形式,使非公經濟組織的黨組織同農村、社區、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黨組織做好“五銜接”工作,探索設立市場黨組織、樓宇黨組織、園區黨組織等組建新模式。
綜上所述,抓好非公經濟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帶動更多非公經濟人士或非公業主服務社會,帶動更多的人盡快富起來,為早日實現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而努力。(作者單位為連云港新東方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