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時代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審計學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讓高校對于審計學科的建設和審計學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社會和高校對于審計學科也越來越重視,但現在還欠缺完整的體系去更好地發展,對于審計學科的建設也同樣迫在眉睫。
一、高校審計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標準不明確
專業主干課是一個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課程,是一個專業的基礎和根基,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不明確會導致整個專業的授課不夠清晰,專業建設緩慢。課程設置要秉持著合并重復的課程,取消掉尚未完善的課程,盡量避免設置內容單一無味的課程,做到課程的整體優化和完善專業建設。
(二)審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現代的高校對于審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就是指知識覆蓋面廣,應用能力強,知識基礎扎實的全方位人才,既不是指只精通專業知識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也不是指對什么都懂一點什么都不精通的泛泛之輩。但是現在高校中普遍的現象是把二級三級學科與專業畫等號,使原本是一體的學科與專業逐漸成為對立的存在,導致培養出的人才是針對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科人才,知識面之局限于二級或者三級學科中的專業知識,知識面很狹隘,所表現出的直接現象就是在科學研究上擁有很嚴重的知識障礙,研究范圍及其受限。
二、改善審計學科建設的措施建議的思考
(一)培養目標的確立
現代高校仍然應該以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為主要目標和核心思想,如果高校一味地追求學術成果研究和校園環境建設而忽略了基本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問題,就會導致培養的學生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需求而被淘汰。因此高校需要在審計專業培養中結合綜合性和實踐性的需求科學的培養人才,理論結合實際,在學習到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的到綜合能力和實踐技能的提升。另外還要糾正人們對于審計專業就業方向的錯誤認識,審計除了財務審計還有多方面、全方位交叉的職位可供選擇,所以高校培養人才時應該注重全方位多學科培養,避免出現培養出人才知識面過窄、就業面較窄、綜合素質較差等問題。
(二)加強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就業方向的不同決定著培訓方法也不一樣,特別是在培訓專業技能的專業課上應該嚴格的區分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鍛煉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還要做到學科交叉,盡量擴張學生的知識面,課程建設要努力把專業主干課程建立成精品課,同時更多的開發審計以后的就業方向而設計出更能讓學生適應社會的多方面課程,努力做到學科交叉,為學生打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眼界和能力。
(三)革新教學方法,建立啟發式研究性的教學方法體系
高校應該大力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建設完善創新培養體系,完善教案教材和教學方式,進行審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教案可以多采取一些學生未來在實際上崗時會接觸到的難題進行舉例,讓學生更能認識到以后的環境和可能出現的問題,能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理論能更加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加深對審計的理解和體會。目前的教學模式應該導入新的模式,突破傳統的“一言堂”,讓學生也能實際參與到課堂中去,可以采取混合教學的新模式,對于純知識理論類可以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自己思考查閱資料獲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把控能力,對于實踐教學性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切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同時對教師的團隊也要加強建設,讓教師能夠更多的去接觸審計工作崗位,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改善教學模式,能更加準確的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加強審計專業課程的實訓、實操環節
審計專業人才不只要求能準確張望審計學科的知識,也要能實際的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所以要求高校要重點去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理論結合到實際中去。然而現在很多二本院校除了開設一些必要的審計實踐,并沒有其他讓學生鍛煉的實踐活動,這讓學生只是掌握了知識并不會運用。所以學校應該在平時除了必要的審計實習實踐活動更多的去開展審計的實訓活動讓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鍛煉,這樣學生將來才能贏得更好地發展,專業學科的建設也更加的穩定。
(五)教學環境的建設和教學效果的評價
審計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審計專業的學習極其的看重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方面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審計實驗室的建設,關于審計實驗室要充分跟上時代的特點,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手工審計實驗室,還要設立計算機實驗室,進行單機實驗的同時,努力研發網上審計實驗。
在教學中即使的進行教學的反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對教學效果和學生需求的階段性評估,還對學科的專業建設有著極大的幫助,只有通過教學評價才能發現課程的設置有沒有問題,教學方法是否適應時代,審計學科建設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作者單位分別為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鐵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