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旅游業雖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迅速的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其中一種是酒店的人力資源不足以及管理人才的缺乏;另一種是高職院校培養出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無法勝任酒店企業的管理工作。于是這些問題和現象已經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專家們也為此做過研究,力求解決這些問題。
一、國內外人才培養模式
20實際70年代以來,大多國家給予了職業教育很高的重視,而且在這些國家中產生了頗有影響的模式,例如加拿大以能力為基礎的CBE教學模式、英國以資格證書為中心的NVO實踐教學模式、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TAFE實踐教學模式。(許春蘭,2001:p32)。國內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研究,專家們主要是圍繞兩方面來探索。第一個則是研究如何利用設置專業、開發專業課程、選擇學生教材這方面來進行;另一方面則是圍繞培養或引進“雙師型”教師、推行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來開展。(周志宏,2009:p11)
二、國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一)教育活動范疇說。這種理論觀點認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具體的課程模式、完整的教學設計、特殊的教育方法、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等要素。這種理論主要是從人才培養的具體教學模式來進行人才的培養。這種里面的片面性就在于,它把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等同于高職人才教學模式。(曾令奇,2006:p05)
(二)教學與管理活動結合說。高職教育的整體培養過程構成人才培養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專業培訓計劃、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因素制約了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時它也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他們其實并不應該是并列關系而應該是一種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這種觀點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較為廣義的、全面的理解。
三、國內酒店行業的人才需求
(一)國內酒店對于管理人才學歷要求的變化。宋宏(2013:p29)在2012年8月-2012年10月期間,采用了發調查表、走訪訪談等形式對江蘇徐州30家酒店進行了調查。他主要調查的內容主要為該酒店管理人員的具體要求、對實習生的具體看法、對高職酒店專業培養模式的建議等。在這次調查中,他通過發放的問卷和訪談主要是發現酒店對學生學歷要求在逐步的提升。
(二)國內酒店對人才技能和素質的要求。2017年7月31日-2017年8月5日,我校酒店管理學院老師帶領13級酒店8名同學參加五星酒店體驗行活動,10名師生對上海的三家酒店管理集團:香格里拉、萬豪和凱悅酒店集團旗下的酒店以及精品酒店璞麗進行了調研。
調研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
1.酒店在招聘人才時注重哪些?
2.酒店對目前學校送往酒店實習生的看法?
經過調研者整合各個酒店人力資源部經理的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的回答,調研者總結出目前酒店對人才在技能和素養上有以下的要求:(1)酒店行業偏重技能型人才。相較于一些本科院校開設的酒店管理本科類學生,酒店更偏向于招進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操作技能要強一些,例如:高級服務員、廚師、調酒師等。(2)酒店行業在錄用人才時最看重的能力。本次調研中,被上海酒店認為錄用人才時最看重的能力且排在前5位的是:“溝通”、“應變”、“學習”和“協調”。這也是上海酒店行業最緊缺的人才類型。(3)酒店行業希望員工擁有較強的忠誠度。在擁有較高人才流動率的酒店行業,“品德”一躍成為許多上海酒店在錄用人才時最看重的要素。尤其是一些剛畢業進入酒店工作的大學生,頻頻跳槽,使得酒店的經營者更加重視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也更重視對員工們的“人文關懷”。(4)酒店對酒店實習生的看法。上海的經營管理者認為目前高校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定位不清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從一個學生的角色轉變為名酒店從業人員;第二,紀律性不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外語語言功底不扎實,“開口難”是一個普遍現象;第四,學生缺乏職業規劃的意識,學生在誠信、忠誠和服務意識等方面能力不足。
四、對改善我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一)加強高職院校與市場的對接
為了走出這“矛盾”的局面,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是在市場需求指導下的理論和經驗復合型人才。對此,可以加強學校對酒店企業的調研。
(二)制定科學的教學課程
高職院校根據酒店用人的需要,圍繞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重新設置課程。
(三)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因此要努力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以及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與現代酒店業的人才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本研究因為是時間的局限性,在研究對象上面數量比較少,所以研究的結果探討的效度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希望本研究能夠為專家后續的研究提供一些數據和理論的支持。(作者單位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