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稅收收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值得研究。近些年來,中國的稅收收入增長率突增,稅收收入進入空前高漲的階段,分析稅收收入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便于采取相應對策,以發揮稅收促進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稅收收入增長因素分析
經濟是稅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影響稅收增長率。影響稅收増長的經濟因素是多方面的。
1.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整體經濟增長是稅收增長的源泉。
2.財政需求
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量入為出的原則,財政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稅收收入產生影響。
3.物價水平
由于稅收的征收依據是現行價格,故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提升會引起稅收相應增加,但是價格對稅收増長的影響并不是主要的。稅負水平應該與以現行價格計算的人均GDP指標正相關,與經營者收入水平及物價水平相關。
4.稅收政策
我國自1978年以來經歷了兩次稅制改革。第一次是1983 年國營企業實行利改稅制度,這次改革初步確立了企業所得稅和產品稅、增值稅等流轉稅制度,稅收收入增長較為平緩。第二次是1994年全國范圍內的新稅制改革,改革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財政制度,稅收收入呈現跨越式的增長。毋庸置疑,稅制改革對稅收收入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1985年稅收陡增215.42%。稅收收入與稅收政策目標之間在一定程度的相關,不同的稅收政策對稅收有不同的影響。
由此,可以從上述方面分析各因素對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的影響。
二、量中國稅收、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總額的關系,研究的結論是:
1.中國稅收、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總額四者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但四者之間有頻繁的短期波動,而且這種短期波動向四者之間長期均衡狀態轉化的速度較慢,說明除中國稅收、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總額之間有相互作用以外,還有許多因素對稅收產生沖擊,使稅收波動較大。
2.當給稅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投資和進出口總額一個沖擊以后,會引起稅收的劇烈波動,消費的正向沖擊對中國稅收收入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且有長期性。投資的正向沖擊對中國稅收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有較長的持續效應。進出口總額的正向沖擊后,對中國稅收收入的影響起伏較大,但從長期看,具有的促進作用且有較長的持續效應。
3.可以分析得出,在稅務部門、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總額這四個因素來看,盡管都對稅收增長作出了貢獻,但稅務部門對稅收增長的貢獻最大,說明自改革開放以來,稅務部門著力進行稅收制度變革和加強稅收征管,確實起到了極大地促進稅收增長的作用。
三、征管力度加強,助推稅收增加
1997年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和稅務部門在加強稅收征管、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征管水平、改善納稅環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這無疑是在納稅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了征稅能力和稅收努力的程度,那么稅收比率不斷提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加強各稅種管理的措施成效顯著。特別是在實施了 “金稅”工程之后,各級稅務機關進一步完善了增值稅納稅申報“ 一窗式”管理,對4種抵扣發票(運輸發票、農產品收購發票、廢舊物資回收發票、海關完稅憑證)和稅務機關為小規模納稅人代開發票全面實行清單管理,開展網絡對比檢查,加強了新辦商貿企業一般納稅人的認定管理,從而使得增值稅的征收率顯著提高,為稅收的應收盡收提供了重要基礎。
2.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征管水平對稅收收入的保障作用越來越充分地發揮出來。近年來,全國稅務系統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有關發票的認證、稽核以及日常管理,及時發現和有效地彌補了征管漏洞,促進了增值稅收入的穩定增長。
3.大力清繳欠稅,嚴格控制緩稅,帶來了稅收的增收。 一是建立了嚴密的欠稅管理制度,制定內部操作規程,明確了緩稅摩批、發票控管和停售、加收滯納金及處罰等欠稅管理各環節中各部門職責制定了欠稅管理崗位責任并落實到位,二是充分利用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掌握納稅人申報、入庫和欠稅情況,加強催報催繳,嚴格加收滯納金。三是加強與工商、銀行、公安、司法等部門的配合,形成清欠合力。
四、結論
由以上回歸結果可以得出,根據多因素論,稅收增長被視為是經濟增長、財政需求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稅源監控和稅收收入進行全面宏觀分析是稅收管理的重要環節。稅收收入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稅收收入增長過緩不利于國家籌集財政收入,稅收收入增長過快同樣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稅收制度的改革與完 善,應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以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為主旨,運用多種稅收手段,優化稅收結構,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作者單位為江西省贛州中學高二(1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