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日益成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地勘類單位明顯表現出與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的態勢。這方面原因有很多,宏觀與微觀經濟因素都在起作用。如成本意識淡化、經濟體制落后,成本核算方式不當,目前單位面臨的嚴峻形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身的管理不善、成本工作尚沒有順應市場的要求。如果想要在市場的洪流中不被淹沒,脫穎而出,必須改革,適應新的經濟方式。管理方式必須從原來的經驗化管理模式向科學化管理模式轉變。
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地質系統實施“企業化經營”的路子,明確要求地勘單位推行事企分開的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化企業制度,主動走向市場,廣開經營之路,加強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實現地勘單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地勘單位現在經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內部項目成本的控制力度不夠,項目費用過大。還有就是各部門成本鏈不協調,甚至脫節,在管理過程中,監督成本合理性體制不健全,造成浪費的現象。
那么在管理的科學化發展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基礎,進行項目成本預控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成本性態,也稱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總額對業務量的依存關系。成本按性態可以區分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從數量上揭示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系。成本性態分析是管理會計學中的一種方法,也是管理會計決策的基礎,它為變動成本法的運用奠定了基礎,是開展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在地勘單位的成本中,我們要進行本量利分析首先要明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一個單位的日常業務中我們可以大致將項目上直接發生的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將后勤管理部門直接發生的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那么在目標成本管理中,作為管理者就是降低項目上直接成本和后勤管理部門成本。對于后勤管理部門的這部分成本主要就是做到精兵簡將以及將其工資與單位全年經營成果掛鉤,提高辦事效率,從而減低成本。而對于項目上發生的成本就要運用科學的管理辦法來進行管理。至此我們提出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管理其實就是管理會計中對項目的事前事中控制。目標成本管理應準備的工作包括目標成本的制定、分解、落實、核算、控制、分析與考核、激勵與完善以及目標成本的動態管理等。首先單位應該有一個專門做目標成本管理的部門,在項目出隊之前要做好各項交底。可以以工期,質量,費用這三個指標作為考核的內容,單位亦可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增加其他的因素為考核內容。在項目出隊前由項目經理遞交詳細的項目目標成本控制書,提交目標成本管理部門,經該部門修改完善,最后由項目經理簽字同意。此時,考核部門要做好項目上最終的激勵政策,這樣整個項目團隊在出隊之后才能很好的按照目標成本管理書進行管理。在項目出隊之后,項目經理要在每個工期的時間段內及時報銷,以至于目標管理部門能及時收集到各項數據,對每一工期范圍的各項指標進行考核,找出偏差及其原因,并及時完善之前的目標成本控制書,將其做好動態的管理。在項目結束后考核部門對整個項目的工期,質量,發生的費用進行考核。最后按照項目開始之前的做好的激勵方法對項目經理及其成員進行激勵,這樣在以后的其他項目上每一位員工才能打起一百二十分得精力按照事先約定的成本管理方法進行工作,提高效率,最大程度的減少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完成了以上的程序之后作為目標成本管理部門以及高層的領導要好好分析每一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可取的優點,在以后其他的目標項目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目標成本控制越做越好,優質高效的完成既定目標,最終達到提高企業資本利潤率,有效降低消耗,節約成本費用的目標。
目標成本管理的科學運用必將使地勘行業在管理方式方法上邁上一個科學化的嶄新臺階,也必然為地勘單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為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