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分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轉軌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以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若干參考。
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很多事業單位逐步開始模仿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但就我國當前現狀而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尚未形成統一、與實際需求相符的財務管理辦法,也未實現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軌。鑒于此,作者對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企業化轉軌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的可行性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創新,現多數事業單位正努力向市場化、企業化方向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事業單位經濟命脈的財務管理,其管理理念、會計核算等也需不斷改變和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具一定可行性,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會計體系具趨同性。伴隨社會及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及財政改革不斷深入,預算會計的職能不斷拓展,預算單位會計主體地位也逐步加強。事業單位雖屬非盈利性獨立特殊體系,但面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會計體系的不斷改變,其于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與企業會計間的差別越來越小,兩者正慢慢朝趨同方向發展。
第二,兩大體系存在壙多不謀而合之面。兩大體系于會計核算方面均遵循真實性、可比性和相關性等原則;兩大體系會計構成均包括收支、資產、負債、凈資產等;兩大體系會計科目的設置和相應的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相同性;兩大體系均是以加強業務活動作為實現可持續經營的基礎。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改進財務制度
財務制度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導向,也是衡量財務活動效率的標準。為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的轉軌,首先就必須改進財務制度。一方面要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加快適應企業化的會計體系及方法。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主行收付實現制,但此制度并不適應企業化財務管理需求。為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企業化轉變,就有必要將現有收付實現制轉為權責發生制,只要業務發生,不管是否存在實際收、支,即納入收支核算當中,以客觀、真實地反映單位經營成果,但針對政府撥款應依原事業財務準則實施核算。基于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當中應嚴格區分經營性與財政性收入。另因財務人員在轉軌的過程當中需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財務核算及管理方面問題,為此,還應不斷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
2.改進支出管理
事業單位的支出管理應遵循國家相關規定,并嚴格遵守減耗節約原則。事業單位的支出在一定程度影響著對社會的貢獻,同時也影響著事業單位的成長和發展,盡量減少支出可使事業單位獲取更大市場競爭優勢。為減少支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提高勞動效率。事業單位應打破傳統經營理念的禁錮,逐步轉向企業化管理理念,加強對內部的控制與管理。于企業而言,員工的素質是影響勞動效率的關鍵因素,為提高企業勞動效率,就必須加強員工素質。基于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想實現企業化的轉軌,就必須提高財務部門員工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在此可通過內部培訓、后續教育等方面不斷提高單位財務部門員工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其次,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不斷加大財務部門科技投入,以提高財務部門科技含量,進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再者,還應厲行節約,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嚴格依國家相關法規行事,做好審計工作,切勿隨意擴大開支標準。
3.改進資產管理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資產管理內容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和無形資產,多數事業單位比較重視對于資金的管理,而忽視了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這與企業化財務管理要求不符。為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轉軌還必須重視資產管理的改進。首先,采取有效資金管理方法。于單位內部成立專門的資金管理結算中心,以解決傳統資金分散及庫存資金被占用的問題,盡量加大單位內部資金數額;加強市場調研,獲取更多價值較高信息,以選擇效益較好項目進行投資,最大限度地發揮單位內部資金的作用,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加強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力度,以免資金被大量分流至非業務投資區。其次,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財務部門應嚴格設置固定資產相關賬目明細,使用部門則充分利用固定資產卡,以保證固定資產記錄的一致性;定期或不定期對單位所擁有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年終時應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注重實物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減少固定資產方面支出;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時應行計提折舊,依折舊費用科學設置專項資金的劃撥;年終時應分析固定資產增減情況,并依分析結果向上申請相應折舊資金。
三、結語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事業單位屬非盈利性的獨立特殊機構,其財務管理在向企業化轉軌的過程當中,既要吸取企業化財管管理的優勢,同時又要注重分析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改進財務制度、支出管理和資產管理等措施,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的成功轉軌。(作者單位為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