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會計行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也成為會計行業乃至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總體上素質較高,但是仍然存在輕視國家法律規范、徇私舞弊、職業精神缺乏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政治上法律規范不健全、經濟上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文化上對自己角色定位不明確、自身道德意識薄弱等。因此需要從健全法律法規、強化法制監管,建立科學合理的責任和考評機制,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宣傳教育,抓好會計人員自律等方面來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一、當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1.輕視國家法律規范,過度追求個人私欲
國家對會計行業的法律規范早有規定,作為法律規范執行主體的會計人員本應是懂法守法,而現如今“利用職務之便”卻成為會計從業人員的潛規則。偽造會計師注冊資格,截留資金,參與并主導非法行為,故意偽造、改造、隱藏、銷毀會計信息和資料,利用職務貪污腐敗、為個人謀求利益,置國家法律于不顧,職業操守淪喪,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會計人員過度的追求個人私欲,必然會采取不正當的、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這樣不僅僅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給所屬的單位集體造成嚴重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輕視國家法律規范,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守準則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求也流于形式。2009年6月,浙江溫州市一銀行會計吳某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偽造儲蓄憑條、匯票等手段,貪污236萬元公款,潛逃六年后被警方抓獲;也有少數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自身的利益,頂不住各種壓力和誘惑,置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為客戶出具嚴重失實的財務報告,如近年來的猴王事件、三九醫藥事件、美爾雅事件等暴露出注冊會計師對報表審計不力、對虛假報表視而不見的失職行為。
2.職業道德缺失,徇私舞弊泛濫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當今中國會計職業界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道德缺失。獨立性不足和偏向主觀性導致自制力差、容易失去公正,會計職業道德沮喪,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等。職業道德的缺失,必然會加速助長會計從業人員營私舞弊和弄虛作假的不正之風。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利用崗位之便和私人利益勾結以及內部審計單位和審計制度的形式主義和虛化執行,嚴重影響了自身職業發展,同時也給所屬單位造成巨大損失。
3.業務能力較低,職業精神缺乏
根據國家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會計從業人員達1200萬人之多,但是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僅占不到三分之一,擁有高等從業資格的不到30萬人。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專、結構老化、缺乏職業判斷能力,那么,在業務處理過程中,判斷、評估必然產生較大偏差,會計信息必然失真。這樣的結果必然是使接受會計服務的群體不可能全部的享有高質量、專業的服務,整個會計行業所呈現出來的是業務水平差,服務質量差,工作量巨大等問題,問題的存在導致的直接后果是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疲于應付,缺乏精益求精,信息失實,夸大事實或者隱瞞不報等。有的會計人員平時不注重學習業務知識、不注重知識積累、不鉆研本專業的創新成果,職業技能低下,而且對參加繼續教育意識淡薄、動力不足、態度消極。
二、對當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政治因素
(1)法律規范體系不健全。隨著反腐倡廉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會計領域內越來越多不良現象已經被規范體系糾正。然而在會計領域內的法律規范機制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現象。首先,對會計從業者的道德監督、工作質量和工作成果監督,均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法律規范,導致很多人利用規范漏洞,為自己打開方便之門。其次,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運行需要的會計管理法律規范體系還沒有形成。企業是投資者、管理人員和政府各方利益的聯結點,在許多情況下,各方利益經常發生沖突。投資者、管理者從個人角度出發更多考慮的是企業的微觀利益,政府則從全社會角度考慮的是實現本國資源最優配置的宏觀利益。微觀利益與宏觀利益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會計造假的產生。最后,會計法規體系缺乏完整性與系統性,各會計法規之間協調性較差,立法前瞻性不足,虛假會計信息法律責任不完善,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尚有差距等。
(2)會計行業規范不夠。會計行業規范不夠,甚至存在嚴重的脫離時代現象。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工作早已經脫離簡單的算賬記賬這一模式,而是一套擁有完備的指導思想、以及科學嚴謹的理論構架的學科。而現代的會計管理機制依舊保留著二十年前對于會計工作的了解層次和認識,甚至可以說是在用門外漢的目光審視一個完全不了解的學科,去理解現代會計業,僅僅以為蓋之以“加減乘除”這一類數學符號就可以涵蓋現代會計業的所有工作,這就是一種脫離時代,甚至可以說是對現代會計業以及會計管理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結果必然會使會計行業規范力度不夠。
2.經濟因素
市場經濟體制的負面影響對于人們價值觀的改善是較大的,使得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個人主義、利已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意識抬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削弱。在當前大的市場環境運作下,快速成長的社會主義市場環境造成了越發緊張的用人要求環境,對于技術的更新,技術人才的更替越發的緊張和苛刻,老舊技能的淘汰自然造成了一部分就業崗位的緊張以及就業人員心理的扭曲,如何坐穩自己的位置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考慮學習上進所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進了一些“偏科”的環境,試圖通過一些“個人的手段”“特殊的門路”博取一些炙手可熱的崗位進而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就是一種道德和價值觀的歪曲,也是一種群體社會價值觀的歪曲,會計人員更多的是考慮如何保住職位,而不是提高自己職業水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
3.文化因素
會計人員在單位的角色定位具有兩方面,操縱財務事務和從屬于上級領導,這樣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會計人員既需要有獨立的財務操作能力,也需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然而在現實的單位內部,會計人員很容易受內部和外部,環境文化因素影響。從內部來講,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單位資金運作,因此很容易受金錢誘惑,為自己和小團體謀取利益,違背職業道德;從外部來講,會計人員是從屬于上級領導,當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發生道德沖突時,會計人員就會面臨兩難選擇,若堅持職業道德,就很有可能會被辭退下崗,因而有些會計人員在領導的指使、強令下被動地做假賬。
三、當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提升路徑選擇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制監管
制度制定、制度執行和制度效果是相互關聯的。制度只有制定才可以有章可循,但是完善的制度還需要去強有力的執行,并且真正使制度發揮作用,這就需要拿嚴格的監察制度去制約規范。在會計行業內部,制定符合實際并且完善的制度是必要的,這樣就可以使會計從業人員有明確的行為準則,極大的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但是制度制定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制度擺在那里,根據個人意愿來執行,必然會使制度成為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任何一項制度落實,都必須要有專門的、配套的效能監察,對制度執行和效果做詳細監察。
2.建立科學合理的責任機制和考評機制
首先,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盡量避免一工多崗、減少會計因領導操縱而造假的可能性,優化會計環境。其次,要建立一個與現代化企業管理相符的內部調控制度。內部調控制度可以更加準確的分類企業資產數據,來保證會計工作合理、合法、公開、透明。最后,形成完善的會計監督鏈條。一個與時俱進的監管機制,從上到下,從管理到督導,要做到經常更新,只有這樣多變靈活的機制才能更加完美的發揮出會計從業的力量,并且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
為了充分發揮職業道德的作用,健全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應在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遵循情況的檢查,并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相應的表彰和處罰,建立起會計職業道德的獎懲機制。 組建完整的會計年審制度,對全國持證會計從業人員建立道德信用檔案,進行注冊登記。對各種會計工作中出現營私舞弊、弄虛作假、違規違紀的行為進行入檔處理,并實行計分管理,根據分數記錄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
3.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宣傳教育
首先,我國財政部門經常性的印制宣傳會計道德教育宣傳冊,內容大多涉及眾多正反面教材,開展以誠信和職業道德為中心的教育活動,務求保持實事求是和m5mpb5pFkB/GK0eXozMqm1+I+YkHQKpx4gh6ZdgZtr8=客觀公正的道德準則來矯正、規范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確實提高財會人員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加強法制教育和有關規章制度的學習就是要使會計從業人員知法、懂法,在工作中學以致用,用客觀公正的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用道德意識來校正自我思想標線,這些都是財會人員應該做到并且做好的份內事。其次,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個人行為與集體利益、工作內容與法制法規發生沖突的時候,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處理,應敢于堅持依法辦事。加強法制教育就是要使會計人員知法、懂法,在工作中時時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最后,財務人員應通曉并遵守《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規定。這些規定是財務人員履行好其職能的重要法律保證。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新的法律制度不斷頒布和實施,財務人員還應不斷學習、更新和補充專業知識,以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