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危機的爆發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和貿易流向,為了避免經濟的逐漸萎縮,全球經濟開始出現深度調整,國際經濟的深度調整對中國造成了很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進出口增幅逐漸下降,未來出口可能會受到不利的影響;第二,國內價格在逐漸上升,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第三,資本流出加速,這對我們的投資和國內貨幣政策都有一定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國際經濟深度調整對中國的影響,并希望找到一定的策略來應對國際經濟的調整。
關鍵詞:國際經濟;調整;中國;貨幣
2008年的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國際上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還處于逐漸恢復的狀態中,想要真正得到復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的經濟體非常不利,經濟增長十分緩慢。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內部經濟環境和外部經濟環境都將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重新塑造中國經濟的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依靠世界經濟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已經不切實際了,在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過程中中國需要調整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是積極應對新挑戰的必要途徑。
一、當前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總體表現
(一)各國經濟增長普遍不如預期且分化態勢更明顯
各國經濟形勢在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背景下越來越不如從前,這是目前世界經濟的主要形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報告得出,世界經濟增速一直在不停的下調,最嚴重的時候下調百分點會更多,這不利于各個國家經濟的增長。另外,不同經濟體之間分化態勢也逐漸變得明顯,首先從發達國家進行分析:美國是發達國家中整體情況較好的,內部經濟環境發展比較正常,雖然有時候會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但是它的經濟恢復得比較快,出現通脹的概率很小;日本從技術上來說經濟逐漸陷入衰退的地步;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歐元區,德國法國是歐元區的核心國家,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出現了負增長,可見國際深度調整對歐元區的影響之大,這也讓世界其他國家對歐元區的經濟快速復蘇出現了懷疑。然后從新興經濟體進行分析:中國是新興經濟體中的大國,雖然受到國家經濟深度調整的影響,但是整體經濟還是處于增長的狀態,但是其他新興經濟體都出現了明顯的減速,比如巴西、阿根廷等,這些經濟體要想保持經濟增長還得克服很多困難。
(二)國際貿易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逐漸下跌,全球貿易增長逐漸放緩,跟2010~2011年世界貨物進出口20%的增長率相比,2012~2014年已經下降到了2.43%,這會影響整體的貿易增長率,從而影響全球經濟的上漲。全球貿易增長下滑的原因是多樣化的,主要受到全球需求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在短期內是沒辦法解決的,所以國際貿易還會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在國際貿易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減弱了,國際能源和基本金屬價格已經嚴重下跌,但是主要產油國和基本金屬生產國的供應卻沒有減少,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影響國際的經濟布局,那些依賴于石油和基本金屬的出口型國家經濟會受損,但是很多消費者國家會在價格下跌中的優勢中獲益,比如日本、中國和印度等。
(三)發達國家欲重回制造業,國際生產分工面臨重新布局
美國一直都是發達經濟的代表,它的主要產業結構一直在向高價值鏈和研發集中的知識產權和服務業轉移,而對那些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業不夠重視,而在國際經濟深度的調整過程中,以中國為代表的制造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開展意識到制造業的重要性,工業化的發展不僅能夠幫助一個國家保持產業的領先地位,還能為國家的就業人員提供崗位,更好的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美國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奧巴馬提出了美國再工業化的發展戰略,這對推動美國經濟實現結構調整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發達國家并不是簡單的重回制造業,而是對產業鏈進行重新構建和升級,這對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國際經濟深度調整對中國的影響
(一)進出口放緩超預期,外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下降
隨著國際貿易的減弱,我國進出口貿易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整體的數據分析,我國的出口在增速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從2015年的數據分析,我國進出口總額比之前下降百分之八,與年初設定的貿易增長目標相差太遠,其中進口下降得更多,這種貿易順差并不是正常的,主要是由于進口比出口的跌幅更大,這種順差屬于被動型的順差。我國進出口的放緩會影響未來出口的情況,影響中國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幣的貶值,人民幣的實際匯率都處于比較高的狀態,這對我國出口形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增速的放慢,美元在不斷的升值,這對中國進出口都有一定的影響,中國的進出口形勢都不是很樂觀,對未來進出口形勢進行準確和細致的判斷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國內價格受到影響,外匯儲備持續縮水
目前,我國的消費價格在逐漸上升,表現最嚴重的是工業品的出廠價格和企業購買原材料的價格,這與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得比較嚴重的是原油、鋼鐵、有色金屬,這些商品價格的下降除了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外,我國的需求量不大也是其中的原因。另外,人民幣貶值比預期的要強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一直處于上升的狀態,這是其他貨幣所比不上的,但是我國經濟增速的下降給人民貶值提供了基礎,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在增強。受到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國際儲備規模的縮減,外匯儲備與人民幣貶值是相互影響的。
(三)資本流出嚴重
在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中國的資本流出入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資本流出現象嚴重。從中國市場經濟分析,我國每個月大概有500億美元流入,但是奇怪的是資本流入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反而減少了,這說明可能會存在資本流出的現象發生,資本的流出對我們的投資和國內貨幣政策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要根據國內外市場的整體變化做出一定的調整,完善我國的貨幣政策,防止資本流出現象的發生。
三、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幾點建議
(一)適當加大貨幣政策
我國的貨幣因素在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顯得更加復雜,因此在貨幣政策上加大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為了更好的把控貨幣的實際操作,要增強貨幣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同時加大公開項操作的力度;另外采取一定的手段來加大基礎貨幣和信貸的供應,讓貨幣處于放松的狀態,國家可以從降低準備金率、降息等手段入手,促進貨幣政策的良好發展。
(二)加快結構性改革,減少對外部經濟的依賴
以前的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帶動,這樣的中國經濟比較被動,而在國家經濟環境的深度調整下,這種戰略已經不適應了,中國需要加快推動改革,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外部經濟的依賴,經濟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制約著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目前,我國在經濟方面的工作有了更嚴密的部署,加快結構性改革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必要基礎。加快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從居民入手,提升居民的家庭可配收入,之后通過人民幣貶值提高經常項目順差,以此來彌補投資減少的缺口。總的來說,在加快結構性改革的時候要考慮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的偏廢政策。
(三)加強大國之間的協調,尋求經濟政策的國際合作
中國是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產出中占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中國在穩定全球經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中國需要完成的任務是推進國際社會共同承擔經濟調整成本,而不是繼續承擔起穩定全球經濟發展的重任。中國在全球市場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所以中國在國際經濟的外部沖擊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扮演著主動決策的角色。目前,中國的經濟政策發展主要是加強大國之間的協調,尋求經濟政策的國際合作,更好的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金融市場將會面臨更多的風險,這些不明確的風險點會隨著信息技術快速傳播,在國際經濟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中國應該正確看待國家經濟的變化以及產生的影響,積極主動的推動國際社會對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進行探討,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中國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濟情況找到相應的應對策略,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同時這也是整個國際社會應該關注的問題,為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程極明.關注新問題、新動向——介紹《世界經濟新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4年03期.
[2]王憲磊.2011年世界經濟面臨大變革大調整[J].中國經濟年會(2010-2011)會刊.2011年03期.
[3]錢敏華.正確認識貨幣政策拉動內需的作用[J].對外經貿財會.2014年04期.